制造汽车玻璃的最高水准是什么?不是等汽车造出来了,再去为人家做匹配,而是汽车制造还在概念期时,就能同步参与设计。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对前沿科学、仿真技术的把握,这是“硬功”;二是与顶级车商同步设计开发时,共享软件平台,这是“内功”。
福建福耀玻璃集团要做的,正是这种最高水准。
到2005年,福耀已建立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年销售收入猛增至50亿元以上,不仅在国内设立了10多家分厂,还在国外建起10多个后道工序加工厂。这时的福耀,早已是国际汽车玻璃企业四强眼中的劲敌,别说再不可能合作、提供设备,甚至连参观考察时,关键处人家也都拒绝观看。
花钱也不能买来先进设备和技术,创新从何入手?
2004年底,福耀组建了自己的设备研发中心,先后从国内知名高校汽车系和海内外院所、企业里高薪聘来250多人。他们从设备、工艺、产品、设计4个方面,同时发力。
2008年,丰田决定将一款准备在中国生产的新车的玻璃天线设计任务交给福耀。玻璃天线是印刷在玻璃内侧的,因此耐用,接收电波的灵敏度好。参与整车的同步开发设计,这是福耀的第一次,也是中国企业头一回。
天线项目技术负责人张丹群介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配合先进的软件和硬件,设计误差小,测试数据可靠,开发周期短,而这个“软件”和“硬件”正是福耀的软肋:既缺少玻璃天线计算机仿真能力,又没有可屏蔽干扰电波信号的实验室。
虽然最后依靠“土办法”成功获得对方认可,但福耀没有止步。2010年4月,企业投资上千万元,建起了专门进行汽车玻璃天线测试的天线暗室,同时开发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集成软件。此前为丰田测试时,需要3个人连续8小时工作,而现在可实现电脑自动测试,仅需15分钟,项目整体研发时间缩短了75%。
2010年,世界著名车企宾利将一款正在开发的概念车的玻璃制造,交给了福耀,要求无论何种天气状况,汽车玻璃上的每个点都要是透亮的,而且还要埋入广播、手机等6根天线。这样一个“棘手”项目,福耀人毅然“接招”,年底成功“交活”。
2010年,福耀年销售突破80亿元,增长33%,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目前,福耀产品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超过60%,在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则占到15%。企业已与宾利、奥迪、奔驰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合作,参与到全球高端车型的同步配套设计中。仅去年,福耀海外销售收入就达24亿元,增长40%以上。
鼓励创新,激发职工热情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在福耀,创新从来不只是几十个、几百个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而是集团万余员工共同的努力。
蒲文是福耀重庆制造部的一名普通工人,他的工作就是给玻璃包边。3年的包边经历,他发现包边所用的3M绝缘胶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这种胶价格昂贵,它并不是玻璃的附件,主要作用是保护玻璃不受污染,而且一次性使用,打胶后就要抽掉。3M绝缘胶的‘绝缘’功能根本就不需要。所以我就一直想能不能找个替代品。”
蒲文试了几十种胶带,但没一种是他设想的“能用、好用、省用”。最后,他想到了保护膜,做了大量实验,终于成功了。2005年,他的创新项目“夹层聚胶酯包边采用的3M胶改用保护膜”获得集团技术创新B类奖。董事长曹德旺还专门给蒲文包了一个5万元的红包。去年,蒲文在“聚氨脂粘接密封胶”使用方法上又有了新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聚氨酯粘接密封胶的利用率。
从2008年开始,福耀在集团内部设立了集团创新奖,一年一次。在获奖名单中,来自一线的员工,每次都占到50%以上。
“到目前我们已经有200多个发明,一半已经注册了专利,一半还正在审批过程中。也正是靠着这些科技创新,我们的产品制造能力不输于国际汽车玻璃企业四强中的任何一家!”白照华说。
2009年,曹德旺荣获堪称全球工业界奥斯卡奖的“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这是中国企业家首次荣获这一殊荣。
“我们正在为全球玻璃供应商树立典范”,这是上世纪90年代,福耀就在公司门口竖立的一块标语。风风雨雨10多年,标语仍在,福耀已是典范中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