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去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较大挑战。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增速趋缓,2011年仅比上年增长0.84%。宏观和微观,形势都不容乐观。在此情势下,作为我国汽车玻璃产业的领军企业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然稳健发展、光芒四射。
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96.89亿元,同比增长4.65%,上缴利税10亿元。201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近50亿元,同比增长4.65%。目前,国内每3辆汽车中就有两辆使用福耀制造的汽车玻璃,在全球市场上,占有率近20%。
营业额从2001年的9亿元,稳步增长到2011年的96亿元。福耀的增长传奇是怎么造就的?
创新先行
不是等汽车造出来了,再去做配件玻璃;而是汽车制造还在概念时期,就同步参与设计
5日,记者走进福耀集团产品展示厅,宛如走进一个多彩的汽车玻璃世界:防晒节能的镀膜热反射玻璃、可以在透明与不透明之间随意切换的调光玻璃、能接收无线电波的镀膜天线前挡玻璃、能自动加热除霜去雾的夹丝玻璃……这既是成就福耀实力与荣耀的保证,也是支撑福耀挺立潮头的动力所在。
1987年,做水表玻璃起家的福耀转入汽车玻璃行业。其时,全球80%的汽车玻璃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连先进的设备都买不到,自主创新无从谈起。“现在,整个福耀集团的制造设备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福耀副总裁白照华说。
在材质上,所有汽车玻璃都相差无几,福耀凭什么取胜?除了在外观设计上不断改进,还必须在实用性、舒适性等方面进行功能扩展。这也是福耀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为了防晒,很多人选择在玻璃上贴膜,但福耀开发的镀膜热反射玻璃,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通过在玻璃内层镀膜,在阻挡99%的紫外线、48%的红外线同时,透光率仍达75%以上。在展厅,记者感受了一下:强光射灯照射下,镀膜玻璃背面的温度明显比普通玻璃低很多,“一般温差在5℃到20℃之间。”福耀玻璃工程研究院院长周忠华博士介绍,这项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0年量产上市后,大受欢迎。
制造汽车玻璃的最高水准不是等汽车造出来了,再去做“配件玻璃”,而是汽车制造还在概念时期,就能同步参与设计。
福耀为世界顶级汽车品牌宾利开发的前挡夹丝加热玻璃,可以实现均匀加热,融化外界的冰霜,防止内侧产生雾气,而且不影响视线;为路虎研发调光玻璃,通过遥控器可以随意调节玻璃的透亮程度,既实现了智能化,又能增加车内私密性;目前福耀正在为奔驰进行组合太阳能天窗玻璃开发……
周忠华介绍,福耀已经获得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等全球主要汽车厂商的认可,同步进行设计和研发,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赢得了更大的话语权。截至今年上半年,福耀已申请专利近300件,获得授权专利近200件。
精益管理
人员成本费用增加30%,但整体制造成本并没有增加
精益管理,是支撑福耀腾飞的另一翼。
伴随着高速发展,福耀渐渐长大,目前集团旗下已有34家企业,分布在福清、北京、上海、重庆等十多个城市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国。这么多企业,如何管理?福耀推行事业部制,将原来层层叠加的塔式管理改为扁平式管理,理清了集团、各个部门、各子公司的权责所在。
“我们现在新建一个厂,除了采购、销售由集团统一负责之外,其他事务都由子公司自己负责。”白照华说,管理架构简单有力,也提升了福耀的执行力。
对信息化的追寻,福耀一以贯之。早在1994年,福耀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第一个花重金购买安装了相当超前的MRP管理系统,使库存管理更好地符合生产计划的要求。如今,这一系统已经过4次升级,为福耀迅速追赶并比肩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支撑。
2011年以来,福耀还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在采购环节和制造物流环节降低成本。在人力成本上涨大背景下,他们逐步提高机械化,在不裁员的同时,利用机械化设备,替代人手操作。“今年来,我们提高员工待遇,人员成本费用增加30%,但整体制造成本并没有增加,与往年持平。这与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机械化率有很大关系。”白照华说。
在福耀,无论创新还是管理,都不只是高层中层的事,而是全体员工的事。为了从机制上激励,从2008年开始,福耀在集团内部设立集团创新奖,每次获奖人员中,来自一线的员工都占到50%以上。
福耀上海汽车玻璃包边厂在厂长廖桂福带领下,演绎“细节决定成败”:纱布的大小,底涂的均匀程度,防护垫的位置等,处处严格要求;防护手套、防割护腕、防护面罩,无论何时,员工都必须佩带。精准化、人性化管理,创造了“零投诉”传奇:2011年共生产94万片玻璃,全年没有1例客户质量投诉。
今年开始,福耀在全集团内开展“零投诉”示范工序活动。提升管理和质量,带来的不仅是品质,也是效益。福耀湖北包边厂员工郑爱波发现,PU车间生产的一款商务车前三角包边玻璃的成品率提不上去。经过多次实验,他改用PVC整体注塑,成品率提升至98%。仅此一项创新,每年就为公司节约200多万元。
战略布局
专注“做好一片玻璃”,覆盖全国市场,挺进国际市场
福耀集团能够在逆境中依然强势,源于高瞻远瞩、科学的战略布局。其表征是:专业专注“做好一片玻璃”,覆盖全国市场,挺进国际市场。
创业之初,福耀也曾多元“开花”,除了汽车玻璃,还涉足房地产、建筑装修等,但市场并不认同,特别是1993年上市之后,投资者对福耀没信心。痛定思痛,曹德旺决定回归专业化,并提出响亮的口号:“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目前,福耀95%以上的主业都是做汽车玻璃。
新世纪之交,福耀判断,我国汽车产业将迎来大发展,于是做出了走出福建、布局全国的决定。2000年8月,福耀首次走出去,在吉林长春投资建厂。此后,几乎每年新建一家工厂,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十多个生产基地。
把工厂办到用户家门口,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省物流成本,助力福耀以最佳的性价比抢占市场份额。一招领先,步步领先。2005年之后,我国汽车产业开始爆发式增长,即便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增速仍然达到48.3%。前瞻性的战略布局,让福耀携手一汽、二汽等整车厂共同腾飞,呈现稳健、快速发展态势。2005年至2010年,福耀经营业绩分别为:29亿元、39亿元、51亿元、57亿元、60亿元、85亿元。
不仅是国内市场,福耀也一直积极在拓展国际市场。2002年和2004年,福耀接连在应对加拿大、美国的反倾销案中成功胜诉,在国际市场声誉鹊起。“与狼共舞”之后,福耀又“化敌为友”,福耀与发起倾销诉讼的国际巨头美国PPG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拓展福耀汽车玻璃生产的上游工序。
此后,福耀的国际“版图”越描越大,目前已在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分公司。国际市场的贡献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增幅一直高于国内市场,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1.36%,高于国内市场增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011年6月,福耀“走出去”迈出重要一步:与俄罗斯卡卢加州签约,计划投资2亿美元,首次在境外直接建设汽车玻璃项目,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积极推进,计划明年投产。这将为福耀的未来蓄积能量。“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和国内汽车产业增速大大放缓,但在新兴国家,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福耀要做大做强,成为真正的国际品牌,必须适时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白照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