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耀犹如被圈禁的猛兽,找不到打开通往自由发展道路的钥匙。
柳暗花明。不久前,福耀玻璃宣布将转战H股。“若按照募集资金的上限计算,募资总规模预计将达到40亿元以上。”东北证券的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该次募资将主要用于福耀玻璃的海外市场开拓。
融资需求
根据福耀玻璃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发行 H 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议案,福耀玻璃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其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据东北证券的分析师预测,本次H股上市能够募集的资金将超过40亿元。
从2005年开始,福耀玻璃曾三次试图在A股市场增发融资,但均以失败告终。从福耀玻璃发布的201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表来看,截至今年6月30日,福耀玻璃资产负债率达50.97%。福耀有息负债规模约30.7 亿元,现金流仅为20亿元左右。
这样的现金流远远不能支撑大规模的海外开拓行为。为此,福耀玻璃曾选择开拓重点市场的权宜之策。
今年9月,福耀玻璃在俄罗斯设厂,该厂第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为年产100万套汽车玻璃。按照福耀玻璃的规划,其在俄罗斯生产的产品,约有三分之二将输往欧洲,三分之一将在当地市场上销售。在未来的两年内,福耀还将投产两条具有同样生产能力的生产线。该项目的投资总额为3亿欧元。目前,福耀俄罗斯分厂的一期项目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将于2014 年1月正式投产。
远涉俄罗斯,为福耀辐射东欧市场打开了一个窗口。实际上,俄罗斯和中国双线作战依旧不能满足福耀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布局需求。福耀玻璃第一大竞争对手日本旭硝子株式会社不仅在亚洲的中国、印尼、泰国、越南等均有工厂,而且在欧洲也有它的子公司,而福耀玻璃的生产基地只有中国和俄罗斯。
本次赴港上市则为福耀玻璃在通往梦想的路上铺上红毯。据了解,福耀玻璃此次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在俄罗斯、美国等地区建设汽车玻璃及浮法玻璃生产基地、营销与服务网络。
消失的人口红利
无论是企业发展的需求还是外部环境的恶化,都要求福耀玻璃快速出击。
“汽车集团希望零部件企业能全球范围内跟随建厂,实现本地配套,共同成长。”丰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丰田在‘铺陈’海外市场的同时通常也会将配套商带入该市场,实现现地现物,节省物流和清关时间,福耀玻璃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商,要想实现全球战略,海外建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大众、丰田、日产等企业在华建设工厂投产的同时,都会大量引入配套商入华建厂。
“本地化率是汽车主机厂考核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关键的零部件产品如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大多由主机厂直接投产,而其他零部件则更多需要引入配套厂商在工厂附近就近生产。”一汽-大众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实际上是汽车海外拓展的潮流,本地生产能够减少关税,所以跨国汽车企业选择全球建厂,也要求配套厂商跟上主机厂的脚步。”
目前福耀玻璃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0%,客户相对稳定,实现突破并非易事。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获得更多订单,走出去是福耀突破目前的成长瓶颈的重要手段。
催动福耀快速出走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工厂的人工、物流、材料等成本近年来连年上升。国内生产的成本优势正在不断被削弱。
2013年上半年,福耀玻璃的成本费用率达80.89%。公开资料显示,尽管福耀通过提升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研发运用新技术等来控制成本,但事实上,福耀玻璃今年上半年增幅最大的仍是管理费用,达5.7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7.77%,其中职工薪酬同比增长39%。据统计,近四年来福耀玻璃的人工费用增幅都远远超过了收入增长的速度。
中国工厂在成本上的优势逐渐丧失,而这一切,都催动了福耀走出去的步伐。
国际化难题
“通过港股发行,福耀的海外扩张战略将得到实现,并且,目前的竞争态势也为福耀最终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玻璃生产厂商提供了条件。”东北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
目前,福耀玻璃的主要竞争对手旭硝子株式会社的汽车玻璃业务处于逆境之中。此前旭硝子披露的财务报表显示:2012年度玻璃业务分部销售收入5646.05亿日元,其中汽车玻璃2569.4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0亿元,去年同期福耀的营业收入为102亿元左右)。但旭硝子的汽车玻璃业务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旭硝子的汽车玻璃业务的亏损额达2.51亿元。
不久前,旭硝子在平板玻璃方面下注,高端太阳能膜制造商Heliatek GmbH与旭硝子旗下欧洲分公司AGCGlassEurope签订了一份合作开发协议。在汽车玻璃业务方面,旭硝子目前处于收缩态势。
这为福耀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借助港股发行,福耀玻璃的资本得到充实,海外扩张将提速,未来收入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根据福耀的规划,未来福耀海外基地业务至少将占公司50%的收入份额,用5~7年的时间使公司发展成为真正国际化的跨国公司。目前,福耀玻璃海外营业收入大约为公司总营业收入的30%。
尽管面临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的预测,福耀玻璃掌门人曹德旺表示这不会影响福耀玻璃的海外扩张战略,“企业应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成本与质量的控制是项系统工程,应清醒对待。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福耀的战略不会改变,但会有不同的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