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摇篮”,也有人称之为“玻璃之城”,这些荣耀的取得,完全是由耀华玻璃厂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
秦皇岛耀华玻璃总厂,亦称“中国耀华玻璃公司”,坐落在海港区,全厂分为东西两个厂区,东厂区(总厂)位于海港区南部,与秦皇岛港相邻,西厂区(新厂区)位于海港区西北部,与东厂区相距3公里。
耀华厂始建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它开启了中国玻璃工业发展之门,中国第一块机制平板玻璃在这里诞生。耀华玻璃厂的建立与民国初年一位大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此人名叫周学熙,是清末民初杰出的实业家,曾被后人誉为“中国北方工业巨子”,他与中国另一位著名实业家张謇齐名,被称为“南张北周”。周学熙,出身官宦世家,父亲周馥早年追随李鸿章,官至两广总督,也是一个著名的洋务派大臣,他自幼读书,28岁中举,其后屡试不第,无奈遂绝意仕进,走实业之路。周学熙与当时正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山东巡抚袁世凯意气相投,并将妹妹嫁给了袁世凯的八儿子袁克轸,结成官商同盟。周学熙是继盛宣怀之后,声名最隆、成就最大的官商。周学熙跟袁世凯关系紧密,一度成为北洋政府的财政操盘手。
1914年,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弗克法生产的玻璃工厂在比利时建成投产。1919年,弗克法专利权已经售给希腊、德国、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玻璃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如在国内设厂,玻璃工业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周学熙了解到在比利时成立的秦皇岛玻璃公司有转让专利权的意图后,审时度势,立意由滦州煤矿提存的股息投资创办新公司,与秦皇岛玻璃公司(外资)合股,定名为“耀华”。在他的《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民国十年辛丑五十七岁,居天津。创办耀华公司。盖滦矿公司自联营后,盈余颇厚。余以为此乃华北利权,既具财源,应用之提倡华北实业,以裕地方而富民生,故历年盈余,除发股息每股二元四角,尽力兴办地方公益事业,为直省谋幸福。又投资新兴各实业中,以资补助。今更筹办制造玻璃厂于秦王岛,成立公司,名曰耀华,由滦矿、开平各拨款附入,作为股本,其营业亦由开滦局代为经理。”
在周学熙的主持之下,滦矿各董事联名向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登记,创办了一个在中国注册的公司,耀华自此诞生在华夏大地上,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弗克法”生产线的玻璃生产厂家。耀华玻璃厂的成立,结束了外商独占中国玻璃市场的局面,拉开了中国当代玻璃工业的序幕。
耀华厂先后经历了中比合资、中日合资、官商合办等几个不同阶段,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了耀华股份中的官僚资本,使老企业焕发新生,为新中国的经济振兴作出了一份贡献。中国玻璃工业的起点是耀华,引领新中国玻璃工业发展与革新的龙头依然是耀华,耀华为今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玻璃生产大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前,玻璃产业在秦皇岛市的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形成了玻璃原片、玻璃深加工、玻璃机械制造的产业链条。秦皇岛成为中外闻名、名副其实的“玻璃之城”。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
耀华玻璃公司在秦皇岛有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秦皇岛玻璃工业开创了中国玻璃工业的先河,秦皇岛也成为世界闻名的“玻璃之城”。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发掘玻璃文化,展示玻璃魅力,记载玻璃历史的发展历程,2010年12月,秦皇岛市依托位于海港区文化路44号的耀华玻璃厂旧址成立了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
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国有玻璃专题博物馆,占地11.25亩,总建筑面积2822平方米,博物馆由展览区、遗址公园、服务区和办公区四部分组成。展览区以“天地凝光”为主题,包括“古代玻璃及发展”“中国玻璃工业摇篮”“中国当代玻璃工业”“璀璨神奇的玻璃世界”四部分展示内容,充分展现玻璃的前世今生、制作工艺和绚烂的玻璃艺术。
博物馆的展品品类繁盛、传承明晰,既包含我国玻璃文化开端,又涵盖我国历代玻璃工艺的演变,更有我市玻璃工业辉煌鼎盛时期的生产状态;既有反映民俗文化的琉璃饰品,又有体现当代艺术的玻璃艺术珍品,更有极具异域风情的舶来异宝,充分展示了玻璃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建筑遗址即为大可玩味的可观赏景观,与博物馆内部的展品交相辉映,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