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闻 » 会员新闻 »

区域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以河北省沙河市政府推动玻璃产业发展为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24 09:43 浏览次数:336
      玻璃产业是河北省沙河市的传统主导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沙河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基地,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0%,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命名为“中国玻璃城”。在沙河玻璃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沙河市政府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了玻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立足本地实际进行科学决策
 
      众所周知,实现产业转型需要大胆创新,但是创新必须立足实际,否则就是新的形式主义。有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实际情况,或者为了追求片面的政绩,或者为了套取国家补贴资金,扎堆大搞所谓的新兴产业,形成一些产业低层次的重复,使一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沙河市的决策者从沙河市的实际出发,认识到传统的玻璃产业在本县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实现玻璃产业的升级是推动全县产业升级的关键和核心,于是顺应当地产业需求,做出技术创新推动玻璃产业升级的战略抉择。做出这一决策的基础就是沙河玻璃产业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1980年,沙河市第一家玻璃厂开工建设,这家投资仅80 万元,利用小平拉工艺生产再生玻璃的小厂,为沙河市指明了一条致富的新路,成为沙河玻璃工业发展壮大的火种。由于小平拉工艺可复制性强,加上当时的沙河市政府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发,因势利导,在贷款、用电、征地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批玻璃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到1996年底,沙河市共建成了128条小平拉生产线,玻璃产业产值达到6.2亿元,年产量2000万重量箱,成为全国最大的再生玻璃生产销售集散地。由此,玻璃产业成为沙河市的支柱产业,沙河市创新升级有了雄厚的基础和实力。
 
      二、历届政府始终如一地贯彻玻璃产业发展政策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沙河市的历任领导都把玻璃产业的升级壮大作为政府工作的中心,一系列相关政策贯穿于玻璃产业发展的始终。最初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发,沙河市在贷款、征地、用电等方面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为玻璃行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上世纪90年代,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沙河市委市政府开始了“摘小去黑”的第一次玻璃革命。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上大改小的决定,通过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策略,促使玻璃行业上档升级。
 
      2001年,沙河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在迎新玻璃厂动工建设。截至2012年底,沙河市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达到32条,优质浮法玻璃产量占到玻璃总产量的85%,2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通过工信部平板玻璃行业准入公告。进入十二五以来,沙河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被确立为冀中南经济区重要增长点和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县的契机,对玻璃产业发展进行了认真谋划,明确了纵向完善延伸产业链条,横向跨界融合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玻璃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由玻璃原片为主向深加工为主转变,由普通建筑玻璃向节能安全、工艺美术、先进制造、电子光学和新能源玻璃转变,这标志着沙河玻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沙河市玻璃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政府政策的制定、实施会影响到经济行为主体,即企业的预期和决策。政策能否给企业一个稳定的预期,直接影响到企业甚至该行业的前途。也就是说,最好的政策应当具有可信度,并保持时间上的连贯性。
 
      三、政府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推进产业改造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但是企业单纯依靠自身不可能整合所有的技术创新力量,只有政府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企业自身不能做和做不到的事,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2005年,沙河市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了武汉理工大学沙河玻璃技术研发中心,2010年5月,政府出资8000万元,与该校联合创办了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为沙河市玻璃产业集群搭建了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由县级政府出资、服务于区域特色产业的专业技术平台。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是沙河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事业法人机构,研究院的宗旨是“立足沙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通过市政府、企业、国内玻璃科学与技术精英间的通力合作,力争将“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打造成中国玻璃技术的研发中心与技术源发地。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从技术、人才、装备、品牌等方面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一举破解了玻璃产业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不足,升级缓慢等难题,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公共技术服务方面,研究院展示出强大的技术服务功能和产业带动作用。研究院装备了150余台(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玻璃产品检验检测、试验设备,成立两年多来,先后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咨询80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00余件,使30多家玻璃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高。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高硼硅耐热防火玻璃,目前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到2015年底,这条日产50吨的大吨位浮法高硼硅耐热防火安全玻璃生产线将建成投产,填补国内空白。截至目前,研究院已自主研发出微晶玻璃、高硼耐热玻璃、高铝玻璃等一批深加工玻璃和功能玻璃新品种。目前,投资7000万元的研究院二期工程已经启动,计划建设玻璃深加工产品研发、新型熔制技术研究、玻璃新品种中试三大平台。这些项目建成后,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将成为国内一流的玻璃技术研发机构,在丰富玻璃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增强玻璃企业发展后劲、提高玻璃生产技术档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孵化、引领作用。
 
    四、政府高效的政策执行力
 
      沙河市政府的高效,不是表现为行政权力强制干预微观经济过程的力度,也不是行政权力不受约束的任意性,而是表现为政府引导市场发展的高效的政策执行能力。
 
      从表现形式上看,沙河市政府无疑是一个“强政府”。沙河玻璃产业的发展,先后进行了三次技术革命,分别是由小平拉向格法的跨越,由格法进入浮法时代,第三次就是纵向完善延伸产业链条,横向跨界融合发展。玻璃产业的每次升级换代,不仅涉及到新企业的引导和优惠,现有企业的升级改造,还涉及到对落后产能的淘汰。
 
      2007年,沙河市被列入河北省节能减排双三十重点县市,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十一五期间,300万重量箱落后玻璃产能的淘汰重任,大部分落在沙河身上。
 
      2007年以来,沙河先后关停落后玻璃生产线202条,淘汰落后玻璃产能4742万重量箱,占全国十一五计划淘汰落后产能的158%。
 
      沙河市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和技术措施,在全部关闭日熔化量100吨以下的落后生产线的同时,对所有浮法玻璃生产线强制推行了富氧燃烧、余热发电、脱硫除尘、电机变频改造等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和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节能减排技术都蕴含着复杂繁多的利益调整。但令人诧异的是,沙河市玻璃产业的每一次大的调整,从提议到完成,最多只用了一两年时间,整个过程基本畅行无阻,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群体事件,这在许多地方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借助于政府超强的政策执行力,沙河玻璃产业的发展克服了市 场机制无法解决的一个个难题。毫无疑问,政府的这种强有力的引导、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市场体系自生自发的演进逻辑,极大地减少了产业升级的社会交易成本,加快了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
 
[ 会员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