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航天用玻璃盖片、玻璃基片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全国唯一一家抗辐照玻璃盖片的合格供应商,公司自成立以来创下了18年无一质量差错的纪录,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授予“中国航天优秀供应商”荣誉称号。有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公司员工兢兢业业的付出与奉献,作为公司第二车间主任的潘禹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1990年出生的潘禹衡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星箭公司,和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一样,刚刚入行的他也感到十分迷茫。刚来公司不久他就接到了任务:按照图纸做出相应的玻璃产品,这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潘禹衡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当时毫无设计思路,看着图纸就是摸不到门路,只能比照图纸在电脑上反复画图找突破口。”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反反复复地在电脑上作图、修改,琢磨出了大概形状后马上用机器加工出来,有不合适的地方就再来一次……“接到任务就要想尽办法完成它,失败N次,我就做N+1次,经验就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出来的。”当他成功地做出了合格的产品后,他对自己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初出茅庐的潘禹衡在自己的第一份作品中就体验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道理,他也愈加相信:不论工作中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肯钻研,一定会有收获!
潘禹衡2013年来到公司,虽然在公司的时间不算长,但他已是公司技术领域的尖端人才,并担任公司第二车间的车间主任。星箭公司的工会主席胡金秋告诉记者,潘禹衡从普通工人到车间主任,不仅是因为他具备了责任感强、埋头苦干的优良品质,他还有遇事爱动脑筋喜欢钻研的优点。“公司如果有新产品的订单都要跟他讨论研究,问问他技术上是否可行,这正是公司对他技术能力的肯定和信赖。”胡金秋说。
前不久,公司接了一单急活儿,其中有些零件要求做出直径2毫米的圆形玻璃片,并在中间打个孔。这可把整个车间的工人都愁坏了:此前从未做过此类产品,毫无经验可循,而且时间十分紧迫。这对潘禹衡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重重困难和同事们脸上焦急的神情,潘禹衡为了不给大家更多的压力,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来试试……”
但是要完成任务,可不能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在这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公司车间成了潘禹衡的家。他在公司吃,在公司住,除去一日三餐和睡觉所用的五六个小时,剩下的十几个小时就是泡在车间里不断地进行试验。“当时的设备达不到要求,所以我就只能用机器进行粗加工,做出大概的轮廓,然后手工打磨做出成品。”想到办法后,潘禹衡先是在设备旁不断地摸索、调整,“进刀点”“走刀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每一个细节都能影响产品的成败。整整两天的时间,潘禹衡几乎一言不发地“定”在了机器旁,翻来覆去的实验让潘禹衡终于在不断地调整机器参数后,找到了正确的点,做出了产品的轮廓。后期,他用模具和金刚砂对初期产品进行纯手工的打磨加工。或者在常人眼中如此苛刻的精度要求靠手工打磨完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潘禹衡的手中,他不但完成了,还完成得十分出色。“那段时间,每天睡觉的时候都在琢磨机器的参数设置和打磨的技巧,幸运的是,最终攻克了这个难关。这次任务不仅是对我的考验,也是我能力提升的一次良机。”潘禹衡谦虚地说道。
“工作中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感觉很踏实。”第二车间的工人们都这样评价潘禹衡。在车间里,一些新购进的设备仪器经常因为不知如何操作而“无人问津”,但是潘禹衡却是个例外。只要他一有时间,就会去跟新设备“交朋友”,不出三天,潘禹衡不仅自己能把设备研究明白,还对同事们予以指导。
车间是流水线作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车间主任熟练地掌握每个岗位的工作方法,以便进行指导。事实上,在潘禹衡还是普通工人的时候,他就已经对整条线上的流程和工序了如指掌。车间工人肖宁说:“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告诉他,他只要一看就会马上说出问题的所在,告诉我们要如何去做。我们信任他、尊重他、也佩服他。”虽然在年龄上,车间的工人都得称他“小弟”,但在工作中他担当起的可是“大哥”的角色。遇到困难时潘禹衡却极少抱怨,而是自己“啃”书本、查资料,默默寻找解决办法。他说因为自己“啃”出来的东西印象才深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股钻劲儿,帮助公司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
“我们作为航天产品的供应商,能不断推出新产品,且保证无一质量问题,成为全中国唯一一家抗辐照玻璃盖片合格的供应商,靠的就是像潘禹衡这样的工匠精神。”星箭公司总经理卢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