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其目的不外乎这三个:第1是输出过剩产能,比如一些钢铁、水泥企业的产能在国内消化不了,企业关掉又会出现问题,所以选择走出去;第二是出于业务增长考虑,国内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天花板,企业需要通过海外市场来提升销量,形成规模经济,比如各大手机进军国外市场;第三是高科技企业如百度、华为等在海外成立研发中心,目的是提升技术优势,并反哺国内市场。
但即便对这三点有需求的企业,走出去也不都是一帆风顺,福耀玻璃就是一家走出去不是那么顺利的中国企业。
福耀玻璃是全球第二大汽车玻璃厂商,为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克莱斯勒、日产、本田、现代、菲亚特、沃尔沃、路虎等世界知名品牌提供汽车玻璃,其市场份额占全球20%之多。
美国是福耀玻璃重要的海外市场,早在2011年,福耀玻璃就与通用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规定福耀玻璃是通用汽车的第1大供应商,但前提是必须2016年在美国建厂,以保证稳定供货。
对于在美国建厂的事情,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曾说过,美国的天然气价格是中国的五分之一,汽油、电的价格是中国的一半……中国除了人工便宜,其他都比美国贵,尤其是税收成本。在美国投资100万,企业可以赚60万,而在中国只能拿到42万,税是58万。
2014年中国颁布提升增值税税率条例,就导致福耀玻璃的增值税从4324.19万元增长至9438.90万元,增长比例为118.28%。既多又杂的各项费用,是中国企业的另一个头痛之处。
在中国除了税收费用,企业的高成本还包括隐形交易成本,从走程序盖章到与各方机构搞好关系,其中的成本不可小觑。而对于美国来说,税收负担小以及交易透明,同时还有招商引资的优惠,这对于每一个跨国企业的诱惑都是不可小觑的。
根据美国当地的税收补贴政策,工厂每招收一个美国工人,就会得到一定的税收补贴。假如你招了2000个美国员工,起码会得到3000万美元的补贴,即便你把这些人招进来做换节能灯泡这种基础的工作,美国政府也会把这部分补贴给到你。
曹德旺说,福耀玻璃在美国投资建厂的费用大约是4000万,但得到的政府补贴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显然,这就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经过考察,福耀玻璃终于2014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莫瑞恩市将通用汽车废弃的制造厂重建为全球很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之所以选在莫瑞恩市是因为其75号公路旁边的线路,有着80%汽车厂。但事实上,选择莫瑞恩市是一个需要魄力的决定。
俄亥俄州是汽车工会强势地区,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三大巨头就曾因无法忍受工会“折磨”而将生产线外迁。亚洲汽车企业如丰田、日产、现代等为了规避这一风险,选择在美国南部设厂。
美国按照行业原则组织工会,工会的主要职能是企业基层员工提供集体谈判服务以及游说议员参与立法。工会是营利性组织,以全美汽车工人联合工会为例,除了向工人收取会费外,收入来源还包括联合培训、房地产、基金投资等。
福耀玻璃对汽车工会也有所忌惮,刚来之初就主动向同样在俄亥俄州设厂的本田汽车请教,本田表示在他们厂里没有工会成员,并给了福耀玻璃一张纸,说只要做到上面几点就没有问题。这张纸的主要内容是环保、工作环境、员工的薪酬福利等与当地接轨。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福耀玻璃那样想的那么简单,工厂刚开设几个月就收到了工会投诉。工会接到福耀玻璃工人的求助,说福耀玻璃的工厂未能保证安全生产,致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品而时常感到头晕、恶心。他们向主管提出佩戴面具和查看安全数据表的要求,得到的回复都是“没必要”。
在福耀玻璃对此事还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接到了美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卫生署对缺乏完善的电源锁定防护装置等违规行为的22.5万美元罚款。22.5万美元罚款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只有很少的企业被开出过这么大金额的罚单。
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美国工厂是中国人设计的,中美两国之间的安全规范本身就存在区别,无论是土建供应商还是电气安装类的,国内设计的图纸有些不是很准确,国内可以现场改,但美国不行,必须要重新换一张图纸
但这种两国标准差的问题和美国的企业效率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在美国一个白领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两倍多、蓝领工人的工资是中国的八倍,但其效率连中国工人的一半都没有,尽管这样想要招到一个美国工人也是非常难的事情。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去工业化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劳动力出现了断层,一方面招工难,另一方面招到的人几乎没有50岁以下的,而且技术水平也特别差。为了应对这一窘境,尽快提升效益,福耀玻璃不得不派中国工人到美国工厂手把手的教当地工人。
去工业化不仅导致了劳动力断层,同时还让美国的制造业产业链不完善。在美国工厂周围甚至都很难找到一个造模具的地方,而在中国遍地都是。这也致使开发一片玻璃大约在中国需要10万元人民币,在美国就需要10万美元。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在没有充分调研外国市场,理解外国文化,熟悉外国法律的情况下出海,是具有相当大风险的。
在看似美好的“除了人工便宜,其他都比国外贵”的情况下,其实隐藏着法律、文化、管理等等隐形成本。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去,只有真正核算好,并且找到熟悉本土的企业或人做对接才有机会走出去,逐步打开外国市场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