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是他履职的第22年。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我国建筑节能的推广工作。同时,他又是一家企业的领航员,摸爬滚打数十年,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勇于创新,敢打敢拼,一跃成为我国先进节能玻璃的领航企业。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刚刚结束,记者就见到了王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振奋人心。”王刚对《中国建材报》记者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建材行业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行业又将如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的步伐?这些突出的问题成为建材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王刚关注的焦点。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玻璃、水泥等行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传统建材行业目前大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王刚一边研读着政府工作报告,一边告诉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创新之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王刚看来,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的前提要从价值观和理念上改变。他告诉记者,建筑材料不单单是一种竞争性的产品,我们要看到它被赋予的自然资源属性、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所以企业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产品做出来而不考虑是否满足市场需要。低附加值、低功能的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不能满足需求,长此以往,就会造成供需不平衡,产能过剩。
“所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产能过剩首先要在产能上进行控制。如果产能控制得当,商品就会根据市场规律价格回归价值。价格回归价值以后,企业的效益就会提升,国家税收也会提高。”王刚告诉记者。
“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才会有足够的资本或者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随着自身技术的突破,生产出的产品就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尤其是一些高端产品,就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我们自己民族的企业完全可以提供这种高功能、高附加值的产品。这种良性循环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衷。”王刚说。
王刚坚信,随着核心竞争力的增强,用户满意度的提高,中国的产品将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并驾齐驱。中国的产品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一定是中国创造。
抓住历史新机遇踏上新征程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
王刚认为,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全国一年大约要降2万亿元。这是中央政府在这种复杂的外部环境的形势下,给我们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作为一名老建材人,敏锐的直觉告诉王刚,建材行业遇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行业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他坚定地告诉记者:“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材行业一定要走质量经营而不是简单的规模经营的路线。对于企业家来说,更要转变观点,苦练内功,不论是领导能力还是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都要进一步提高。大家凝神聚力,共同创造一个全球事业,有一个更高的认知能力。相信我们的行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两会议案再度关注建筑节能
和王刚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3%,门窗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5%,而门窗中玻璃的面积占比70%~80%。
王刚告诉记者,在整个建筑成本中,玻璃的占比不到1%。但是节能效果却是不容小觑的。如果可以给这些玻璃附加上吸音降噪、阻燃防火等功能,从玻璃入手,加大节能力度,那么就会在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让节能建筑矗立在大街小巷。
王刚今年带来的议案再度关注了建筑节能。
据他介绍,今年的一个议案是如何建立一个法律法规,不论是楼宇还是被动房建筑等使用的玻璃,在装备水平、产品水平都要满足绿色建筑节能的要求。另一个议案是如何提高和区别对待未来绿色建筑节能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