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暴
时间回到去年10月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入驻湖南开展“回头看”,一场生态环保风暴越吹越劲。2018年11月3日,湘潭县宏大玻璃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并不是来订购产品的客户,而是带着任务来“找茬”的环保执法人员。“请带我们去废水排口看看。”湘潭县环保局执法人员收到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群众信访件后,来公司执法检查。
当时,当地村民将企业举报到中央环保督察组,村民称湘潭县宏大玻璃有限公司将洗玻璃的废水直接排入了附近的农田和沟渠里,污染了周边环境;烟囱排烟导致周边植物死亡。
县环保局执法人员接到交办件后,立即来到涉事公司现场核查,发现企业切口、磨口废水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用暗管偷排到了化粪池,然后再排到外环境。同时,磨具冷却水经管道排入厂区内空地,没有按照要求收集循环再利用,未经环评新增了酸洗工艺。随后,湘潭县环保局监测站执法人员对企业总排口进行了现场采样。
当天,湘潭县宏大玻璃有限公司就收到了湘潭县环保局下达的《责令停排决定书》《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两天后,企业违法行为被予以立案查处,罚款15万元,相关负责人被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公司也因此登上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第四批黑名单榜单,这意味着公司将在信用贷款等方面受到制约。
一次革命
是关停,还是整改?面对这道令人纠结的选择题,湘潭宏大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内心有些忐忑。这也是整个湘潭县玻璃灯饰企业,在市场紧缩和环保高要求的矛盾中共同面临的必答题。
“我们没有环保意识,犯了错误,吃了罚单,但只要能改,我们愿意。”这是湘潭宏大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阳的答案。她原本是湘潭县大方玻璃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环保要求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她选择和湘潭县宏湘玻璃灯饰厂联手,成立湘潭宏大玻璃有限公司。而合并后的公司,因环保问题吃了罚单,还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性选择。胡春阳和生意伙伴选择了共同向污染宣战。
“我们这个年龄重新出发,就是追求可持续性发展。”胡春阳已过而立之年,来到了原来的湘潭县宏湘玻璃厂,与公司负责人刘伟雄携手,制定治理方案。他们斥资1300多万元,将厂房提质改造,将以燃油圆炉改成了电池炉,无外排烟囱;新建了切口、磨口废水收集循环池,无外排废水;新增了酸雾吸收塔,杜绝酸雾外排,其酸洗工艺于近日通过了环评审批。
“公司已请第三方公司对池塘进行了综合治理,达到了地表水相关要求。目前,公司生产废水做到了零排放,无生产废气产生,新增工艺通过了环评验收,公司已开始试生产,正在自行组织环保‘三同时’验收。”湘潭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称。
在这场环保风暴中,积极行动的不止胡春阳和刘伟雄,还有一些企业给出了相同的答案。
湘潭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湘潭县约10家玻璃灯饰企业通过合并升级改造、自愿关停和被政府关停,目前仅剩下3家。除湘潭县宏大玻璃有限公司外,湘潭县谭家山镇洪兴玻璃厂和湘潭县中路铺镇皓月玻璃有限公司也通过了环评审批,并不断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环保设施。
在这场环保风暴的洗礼中,湘潭县玻璃灯饰产业顺利完成了行业大洗牌。
一种新生
“烧煤时费用每月八九万,现在电费一个月40多万元。现在通过生产废水循环利用,可以节约2000多元。”胡春阳的这笔账表面看来是“亏”得大,但她不后悔,她说投入整改更多是出于企业责任感和一种情怀,很多员工跟着她们干了10多年,舍不得。
高成本压力下,驱使着企业管理变革和商业模式的转型。胡春阳告诉我们,首先,他们在建立内部环保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其次,他们从管理上着手降成本,夜间用电成本低,他们由8小时生产模式变成了24小时生产模式,工人三班倒,产能提升了3倍。然后是产品结构调整,他们提升了原材料品质,生产更加高端的产品,将销售目标转向世界各地。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由于公司在硬件上升级,软件上下功夫,3月底,他们成功吸引了瑞士宜家前来验厂。“一方面,他们是来看厂子硬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供货能力,产品质量和数量能否跟得上。另一方面,瑞士宜家对环保要求严格,是否有环评手续,环保要求达不达标,这个是硬指标,环保不达标,合作一票否决。”胡春阳也庆幸自己在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倒逼下,对厂子来了一场硬革命,争取到了中高端市场的青睐。
目前,企业已向环保部门申请摘掉“黑名单”的帽子。未来的路,胡春阳坚信一定更加通畅。她的同行洪兴玻璃厂和皓月玻璃有限公司也深信,这场革新为他们迎来了一场新生,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