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闻 » 会员新闻 »

玻璃企业的“光伏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03 14:05 浏览次数:225
      玻璃企业大多都有一个“光伏梦”。这个梦,从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2006年,无锡尚德的老板施正荣成为中国大陆新首富,给中国大地的光伏行业打了一针大大的鸡血。一时间,所有行业都涌入光伏行业,做家电的,做服装的,做光碟的,以及做玻璃的。涌现出英利、天威保变、正泰、晶澳、赛维、林洋、中电、杉杉、孚日等一系列知名的牌子,而更多的是不知名的,做硅棒的,做组件的,做玻璃的,做封装的,做切片的。而这之中,玻璃行业与光伏行业的联系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
 
      那个时候,国内玻璃企业涉足光伏产业最早的,是南玻A(000012)和金晶科技(600586)。南玻A在那个阶段更多考虑的是硅矿原料,金晶科技则是中国超白光伏玻璃的最早开拓者。那个时候,其他企业尚处于光伏从业的萌芽时期。福莱特(601865)才刚刚起步,经历了一系列命运多舛的生死考验后,这十几年的发展,慢慢发展成为国内光伏玻璃产业的龙头企业。信义玻璃则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从光伏原片到电站,形成了较为完成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其他诸如亚玛顿(002623)等,也是十几年在光伏玻璃领域深耕细作,踯躅前行。
 
      遥想2008年德国SNEC光伏展,施正荣作为亚洲光伏产业的领军人员,在全球六个人的论坛中用英语侃侃而谈,是何等荣耀?他一贯的黄色领带,衬托了他的年轻无畏。但是那次慕尼黑展会,看到更多的是狂热的行情和大部分的中国面孔。很多人惊呼,“光伏行业的冬天要来了”。
 
      果不其然。
 
      随着施正荣走下神坛,光伏1.0时代也缓缓落幕。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一个个明星企业倒闭。光伏行业一片哀嚎,光伏玻璃也备受煎熬。光伏玻璃在2013-2015年前后从一平方80元跌到30元,最后跌到不足20元。很多光伏窑点火之后骑虎难下,亏损的血流不止,最终淘汰出局。
 
      那个时候的光伏行业有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薄膜的路线之争,铜铟镓硒、碲化镉等工艺的层出不穷,硅材料价格的暴跌,光伏玻璃的产能过剩,国家补贴的退出,光伏行业开始大浪淘沙,经历了近十年漫长的整合洗礼过程。直到今年,光伏玻璃伴随着光伏行业的大爆发,而变得“一片难求”,一平方的玻璃从25元上涨到40元仍然供不应求,玻璃行业演绎着耀眼夺目的明星行情。
 
      这得益于光伏2.0时代的到来,一个叫隆基股份的企业,把转换效率最高的单晶硅产品做到成本最低。这是一种技术上的突破,进而带来的成本的革命性降低,颠覆了整个行业。原来,不用国家补贴,光伏发电也会很有竞争力啊。光伏行业一直以来跟传统煤电相比较的成本劣势,空间差距已然在不断缩小,行业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在地广人稀的荒郊野外和山村农庄,光伏发电更成为移动式和分布式的必选。
 
      而今年疫情所带来的贸易锁国和全球化逆流,加之中美贸易战,我们才发现,原来中国的光伏产业才是不依赖于任何国家的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一个行业。从玻璃原片到硅片,从加工到封装,从组件到电站,中国的光伏全产业链已经构建,并不依赖于任何国家的技术。特别是在未来的能源战争下,光伏能源将成为中国摆脱国外能源依赖的关键环节。脑补一下,这个需求将是无限巨大。
 
      而这,带动了今年玻璃行业对于光伏玻璃的投资热潮。福莱特(凤阳、越南)、金晶科技(马来西亚、宁夏)、信义光能、南玻A等企业都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巨额投资。即便如此,光伏玻璃的缺口仍然很大。再加上平板玻璃(含光伏)产能指标的限制,那么对于整个光伏玻璃的产能规模扩张有一个比较大的制约。那么这样看,三年之内,光伏玻璃仍然处于新一轮蓬勃发展势头的行业上升期。
 
 
[ 会员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