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光伏产业拉低发电成本 价格战争应声而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5 来源:中国玻璃工业网 浏览次数:1124
核心提示: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但是多数人认为,这一天还要等很久。   然而光伏制造企业的CEO们认为,这一天正在
      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但是多数人认为,这一天还要等很久。

  然而光伏制造企业的CEO们认为,这一天正在慢慢向我们走来,光伏制造的竞争已经从前些年拼产能、拼技术之战转向了成本战。目前光伏产业在德国应用甚广得益于德国政府对绿色能源的高额补贴,而美国也公布了绿色能源税收优惠政策。

  政策的推动促进了清洁能源在上述地区的应用,而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应用仅靠政策激励是无用的,清洁能源推广企业正在借助政策激励的契机研究如何与传统能源并网并轨,但目前的核心问题仍是价格问题。

  初见标准化蓝图

  “由于空间有限,客户希望安装在屋顶的太阳能电池面板比现在的大小再小40%,但是发电量与之前基本保持一致,这是否能实现?”应用材料公司(纳斯达克:AMAT)的技术人员接到了一个来自客户方面的新要求。

  这一要求立马转到了坐落于西安的研发中心,这里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研发中心,应用材料的技术人员认为,提升单位硅片的印刷技术,变单刷丝网印刷为双层甚至多层,这一问题即可解决。该公司向下游的太阳能生产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生产设备,也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同客户一起提升效能。

  在应用材料的实验室里,几台太阳能生产线正在紧张地运转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生产线与客户使用的生产线完全一致,除了日常的研发实验,像刚才客户提出的可行性试验,也在这里进行,甚至有时客户自己的创新性试验也会拿到这里做。

  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省客户的生产成本,像英利集团,就有很多采购自应用材料的生产设备,如果在英利公司内部进行创新实验,无论成功与否,必然停掉一条生产线进行试验,由此带来的生产损失显而易见。

  可是当他们把这种创新实验带到西安应用材料的实验室,不仅不会影响自己的生产进程,而且也可以和应用材料研发中心的工作一员一起进行探讨,得到他们的智慧支持。

  另一家太阳能设备制造商Manz也同样将研发及总装基地落户在了苏州,同应用材料一样,为客户提供创新研发实验及系统服务。

  事实上,诸多太阳能设备制造商纷纷落户中国,降低设备的总装成本,核心还是在降低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此外向客户提供创新实验室共同进行生产流程创新及改进的目的在于构建产业链的标准。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光伏设备生产企业早先都是做半导体、液晶显示屏研发制造的企业,应用材料公司应用太阳能总裁查尔斯.盖伊说:“太阳能行业的发展模式与集成电路的发展路径很类似,有了CMOS共同标准,设备、材料、生产企业就可用这一通用标准进行工作,成本和效率将会有大大的提升。”

  而现在光伏产业却正处于混战状况,应用材料正在和他们的合作者进行各种非正式的讨论,并在适时将这一大框架公布于众,让太阳能领域价值链上的企业共同参与讨论并执行这一大框架。

  Manz公司创始人Manz先生相信,在这一共同标准的指引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会比液晶显示屏的发展更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专家认为,中国的光伏企业目前一直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其行业标准多基于出口国的标准,现在是群雄混战阶段。而随着中国十二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的政策刺激,必然会有大量企业开发国内市场。参考国际标准制定国内太阳能光伏发展的蓝图及标准,则有利于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在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未来有可能像Google Phone一样成为一个公共的标准平台。我们能清楚地从系统上看到电力的流向、来源、使用情况等,而这在美国还有15分钟左右的延时。中国还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这些都让我们看到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内的机会。”查尔斯 .盖伊说。

  本地化策略降低成本

  目前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价格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成本、维护成本、系统转换率等。很多系统设备提供商已经把设备生产实现中国本地化,降低其物流、原材料及生产成本,给予下游企业更大的空间,而在研究如何提供晶体硅及薄膜电池的电能转换率方面成为其研发的核心。

  应用材料中国首席技术官、副总裁邹钢告诉记者,目前晶体硅的转换率基本能够在18%左右,而薄膜电池最好的也仅能达到10%~11%,而未来薄膜发电的可提升空间还有很高。以晶体硅为例,硅片制造是降低太阳能电池制造成本的重要环节,硅片成品的成本占电池制造成本的一半左右。将一块硅锭切割成200微米薄的硅片,并在这些硅片上印上集成电路实现其发电功能,在西安的研发人员一直在研究如何能够提升切片的良率,而日前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可将年产前提升15%。

  来自瑞士的设备生产商奥瑞康则在薄膜电池领域的设备开发,副总裁Arno Zindel说:“像浙江正泰、保定天威等客户,生产都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材料往往是本土进行采购。我们在瑞士的实验室已经研发出能让电池板的转换效率提升0.8%,我们现在要让客户采取了新材料、新技术之后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这一步如何解决了,成本将会实现50%的下降。”

  而全面的生产解决方案,奥瑞康还需要将已经在瑞士实验成功的材料在国内客户的生产线上进行测试、实施,选择适合中国增长的技术与产品,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平民价格路线”。

  虽然在技术方面,光伏设备提供商们都想尽了各种办法以期更优的产品和服务以降低下游生产企业的成本,但是目前光伏太阳能的成本仍然未能有时显的下降,邹钢表示:现在国内光伏领域的人才溃乏是瓶颈,和产业的发展一样,很多人员都是曾经研究半导体领域的,向此转变,中国国内光伏发展也就10年的时间,虽然有一定的积累,但是若想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突破,需要的是全面人才战略,而不仅是懂技术的人。这包括管理、规划、研发等整个人才体系及梯队的建立,尚需时间。

  Manz先生则更直白地表示,虽然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均已进入中国,但是懂英语的优秀工程师非常少,使得下游企业在购买了生产设备后,后期的维护仍然需要总部的大力支持。产下游企业需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升级、保养等工作,本土人才的溃乏不得不由外籍人士担任,从时间、服务成本上都无法降低,制约了最终成本的下降。

  这些困境都无法阻止设备制造商们在光伏价格战领域的发力,“国内的光伏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而设备提供商多以外资企业为主,他们以生产成本降低为核心的持续改进工程,目的是降低国内光伏产品出口的价格,促进更大规模化的生产。最终也会促进整个产业发电成本的降低。”业内人士如是说。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