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光伏企业主动出击效果显现 我国发起欧盟多晶硅双反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02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604
核心提示: 在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阴云笼罩之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制措施开始见效。昨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从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

      在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阴云笼罩之下,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制措施开始见效。昨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从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该调查将与今年7月20日商务部已发起的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双反”调查进行合并调查。对于此次中国企业的绝地反击,专家认为,此案虽与此前欧盟诉中国光伏产品案并没有直接联系,但面对不公平贸易中国企业也可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这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欧盟裁决结果起到相关影响。
  
  多晶硅危机
  
  此次“双反”申诉由中国国内最大的四家多晶硅企业共同发起,他们分别是: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洛阳中硅高科技、重庆大全新能源。数据显示,今年前6月,这四家企业总产量为28484吨,占国内36230吨总产量的79%。多晶硅是生产晶体硅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根据海关数据,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占据了我国近12%的市场份额,这其中以德国产品为主,小部分产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反击是最好的应对,”江西赛维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双反”有信心,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准备提供更多的材料。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表明,受进口冲击,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五六家勉强开工生产,其他超过80%的企业已经停产,技术团队和工人流失,全行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今年初,对欧盟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申请的四大企业还能维持生产,到二季度,两家企业——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已接近完全停产状态。此外,投资超过10亿元的一家浙江多晶硅企业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自欧盟进口的多晶硅从2008年的3932吨上升至14643吨,3年时间增长至3.7倍。此外,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预测,在进口冲击之下,2012年中国国内多晶硅产量将比上年下滑约25%,为6万吨,而进口量将突破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约95%来自美国、韩国、欧盟。8.5万吨进口量,按23-25美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商务部的两次调查涉及进口总值约21亿美元。
  
  绝地反击
  
  面对上游企业的反击,一度处于欧美“双反”漩涡中心的英利绿色新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不支持光伏产业的任何环节被人为地设置障碍,这只能阻碍光伏产业全球发展和国际合作。“我们呼吁积极展开对话,和谐地解决问题。”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负责人则表示,欧盟对中国光伏出口进行“双反”调查,和中国对欧盟实施的“双反”调查,最终只有双输的结局。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采取行动是中国企业“一败涂地”,采取措施则是“两败俱伤”,中国企业在结果不能更坏的情况下进行绝地反击,一定程度上让欧盟方面不得不加以重视,甚至重新考虑对中国相关产品的“双反”做法。
  
  据了解,本次调查自2012年11月1日起开始,通常应在2013年11月1日前结束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14年5月1日。
  
  曙光或现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晶体硅光伏产品正式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
  
  对于中国“反击”能否逆转此前欧盟诉中国案件的结果,白明表示,并不寄予太大希望。“此次商务部对自欧盟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与此前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将可能对欧盟相关案件的裁决起到一定影响。由于需要照顾欧盟企业利益,中国采取相关措施将增加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诉讼成本,但会不会因此放弃诉讼或者将最终惩罚性税率降到最低倒是很难说。”
  
  白明认为,对国际贸易行为应当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对于不公平贸易的行为,也应该拿起法律和WTO规则赋予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