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安徽光伏遭遇困境,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12 来源:安徽日报 浏览次数:630
核心提示: 受欧美对我国光伏出口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即双反政策的冲击,本来处于朝阳产业的太阳能晶硅光伏,从去年开始普遇严冬
       受欧美对我国光伏出口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即“双反”政策的冲击,本来处于朝阳产业的太阳能晶硅光伏,从去年开始普遇严冬,众多光伏企业深陷产能过剩和严重依赖外需的双重困境。我省晶硅光伏企业也未能幸免。
  光伏“双反”案,对我省企业影响几何?遭遇困境的光伏业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能过剩、市场萎缩、价格暴跌,光伏“双反”对皖企影响深重
  “2010年的时候,订单都接不完,货都还没开始生产,有人就先把钱打过来了。如今,产品积压,出口困难,企业面临生死考验。”省内一些光伏企业的老总感叹光伏产业前后反差如此之大。
  近几年,在欧美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刺激下,我国光伏产业获得飞速发展,目前产能、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光伏行业蒸蒸日上的日子里,许多地方政府主导建立了众多“太阳城”和“光伏产业园”,引来更多的光伏企业和项目上马。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在合肥、芜湖、蚌埠和滁州等四市,已形成以拉硅、硅电池切片、光伏组件封装和光伏并网关键设备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涉足光伏产业的企业多达40余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有10多家。
  去年以来,受产能过剩、市场萎缩、价格暴跌和美欧“双反”调查影响,我省许多晶硅光伏出口也面临复杂多变的局势。美国对我光伏出口征收高额反倾销、反补贴税,导致我省对美太阳能电池出口遭受阻碍。欧盟继今年9月对我启动反倾销调查,11月8日又发起反补贴调查。欧盟目前是我省晶硅光伏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我省出口光伏产品份额的80%。企业或因欧盟可能征收高额的“双反”税率而被迫调整产品结构,给我省三类晶硅光伏产品出口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据省商务厅专项调查显示:我省晶硅等原材料生产企业经营困难,光伏原材料企业多半已被迫停产、转产。天长光伏产业基地的22家企业中,有15家已经停产;合肥赛维40条生产线全面停产;全椒旭腾光伏电力自2011年3月份以来,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黄山市4家光伏企业中1家已经停产,1家零星生产。
  受此影响,我省光伏企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利润下降。电池组件产品销售价格从2011年3月份以前每瓦1.7-1.6欧元,降到现在0.42欧元/瓦,价格下滑4―5倍。国内最大的逆变器制造厂家合肥阳光电源销售逐步下滑。
  “双反”调查已对我省近30家光伏企业出口构成严重影响,直接涉案金额达1亿美元,部分企业将面临“退市”风险。针对欧盟“双反”,目前,省商务厅正积极组织旭腾光伏、中南光电等6家成长型企业主动应诉。
  省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晶硅光伏产业一窝蜂地低成本扩张,大量低价竞争,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这是造成当前困境的主要原因。未来我省光伏产业整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怎样整合、发展将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窝蜂”低成本扩张,过度依赖国外市场陷入被动,以质取胜才是关键
  光伏技术在我国已发酵几十年,但时至今日,仍存在众多技术瓶颈难以突破。国内光伏产业在核心技术和设备方面都严重依赖国外。在太阳能材料、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方面,一直跟国外有一定差距。
  同时,光伏行业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过于追求规模效益,而不是技术效益,“我们的企业大多是在国际上采购原料、设备、应用国外的技术进行生产,然后再将成品卖到国外。我们靠的是以规模压低成本,而不是靠科技创新来占领市场,这大大制约了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局徐晓林副局长认为,盲目扩大产能、过度依赖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缺乏核心技术、仅能赚取加工费是国内光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产品主要出口海外市场的现状则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目前省内大部分企业同质化产品较多,缺乏竞争力,而一些有潜力技术的中小公司往往因为没有好的项目和融资平台,先进技术得不到应用,影响产业发展。
  “双反”事件表明,缺乏核心技术、内部市场的发展模式必将使企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企业提升科技水平、提高附加值和市场转化率,是实现我省光伏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欧美的“双反”调查虽对我省晶硅光伏出口形成贸易壁垒,却给创新型光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市场机遇。淮南三安光电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世堂信心十足地说:“我们的企业没有受到影响,日芯光伏的高倍聚光产品,是光伏产业第三代技术产品,其聚光光伏技术属行业领先,因而有效规避了欧美的‘双反’调查,目前订单不断。”
  而安徽中南光电光伏组件产品取得国际专利,产品科技含量高,即使大环境不利,通过对新兴市场开拓,以质取胜,在国际市场依然拥有一席之地。
  “晶硅光伏产业出口虽遭欧美‘双反’冲击,但我省一些成长型企业仍具活力,出口持续增长。”徐晓林说,晶硅光伏出口企业,在积极应对“双反”的同时,应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实现核心技术向本土化转移。对我省高倍聚光等产品已被用户广泛认可,亟待扩大产能。加快对澳大利亚、印尼、南美、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开拓,打造我省新型光伏出口国际品牌。还可选择海外建厂和海外贴牌等方法规避“双反”影响,化被动为主动。
  整合期渐行渐近,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将推动国内光伏市场开发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把光伏当做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定位。针对“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企业抗风险能力非常脆弱。”业内专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要着眼国际市场,也要发展国内市场,而且应当尽可能市场多元化。
  光伏产品由于使用成本较高,不仅需要国家政策补贴,同时也要市场能够接受较高的产品售价。目前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分为1.15元/度和1元/度两个标准,相比普通电价依然高出一倍左右。即使这样,光伏企业的收益仍然不高,一边是光伏发电成本过高,一边是市场无法接受较高的电价,这是限制国内光伏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
  国家能源局9月12日正式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将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应用的重要领域。就目前光伏制造业出现的问题,首次提出鼓励企业以市场原则展开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严格制造业市场准入门槛。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省新能源协会有关专家认为,分布式发电免去大型电站因为电网集中接入和长距离输送存在的并网难问题,有利于光伏发电快速大规模应用。
  叶世堂认为,光伏制造业“优胜劣汰”,全面进入整合期的脚步渐行渐近。这无疑将有利于其中的龙头企业,一方面可借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还可以渐渐告别旷日持久的价格战,转而专攻技术研发,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将推动国内光伏发电早日进入“平价上网”时代。
  多位专家均表示,《规划》已将发展目标设定为:到2015年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从中可看出国家对于光伏行业的支持和期望。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好项目,成本降下来后,光伏发电将具备大规模在国内市场开发的基础条件。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