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12月28日,玻璃期货正式挂牌交易了20个交易日。上市第一周虽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反弹价位未及首日跌幅一半。第二周现货报价疲弱,投资者受此影响大量抛盘,价格一路暴跌,日内最深触及跌停板,收盘有所拉高。随后因股指期货反弹带动价格触底后开始大幅反弹。虽然玻璃期货价格至今仍未反弹到挂牌价格,但展望新的年度,笔者认为玻璃价格重心将会有所抬升。
玻璃期货为产业链带来机会
玻璃期货上市以来,其小合约设计吸引了大量投机资金入场,成交量屡创新高,不断在活跃性上超越郑商所的原有品种。同时,玻璃期货也为产业链带来机会,那些在期货市场上走在前面的玻璃生产厂商、经销商以及其他产业链成员将获得额外的竞争优势,玻璃期货的上市或会改变玻璃产业的原有格局。
处在行业供给端的玻璃生产厂商可以通过“期货+厂库”模式,卖出保值,规避企业在库、在途及销售过程中的风险。玻璃的生产是刚性的,基本上不会停工,因为停工的成本很高,所以房地产、汽车等下游产业的发展紧密关联玻璃的销售状况。另外,在当前的玻璃市场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凭借自己的实力市场上取得绝对的优势,为了避免竞争特别是价格竞争带来的损失,大多数企业都采用随行就市定价法,即将本企业某产品价格保持在市场平均价格水平上,利用这样的价格来获得平均报酬。因此,在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因下游产业景气程度而发生的价格大幅波动对玻璃生产厂商伤害非常大。玻璃期货拟采用全厂库交割方式。相对于其他交割方式,厂库交割具有成本低、便于满足买方需求、交割风险较小等优势,正好符合了平板玻璃需求个性化、仓储不足、不便于运输等特点。玻璃期货和现货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管理库存,调整销售定价模式。面对高库存,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厂库”的模式,价格临近或刚开始下跌时,在期货市场上做卖出保值,规避价格风险。
处在行业需求端的玻璃加工企业与经销商可以通过买入保值规避采购风险并进行库存管理。玻璃加工企业与经销商通过玻璃期货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库存管理。玻璃加工企业可以通过玻璃期货构建虚拟库存,不需要在现货市场提前买入现货锁定成本,可以直接通过买入期货进行买入套保来锁定最终成本,即减少了自身库存,又减少了资金的占用成本。进一步,玻璃贸易商也可以利用玻璃期货,采取玻璃企业申请注册仓单并向客户交割仓单的模式,减少库存并实现稳定的盈利。在这种贸易模式下,贸易商可以没有库存,客户要货时可以直接用仓单支付,贸易商在交易过程中不承担价格变动风险。
玻璃价格进入上行轨道
从市场周期来看,分析作为期货基准价格的华东地区平板玻璃价格,我们发现,2006年之前,玻璃价格刚性特征明显,受市场供需影响不敏感。2006年之后,玻璃价格具有市场性特征,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据观察,玻璃价格周期为3年。2006—2009年为一个完整的价格先升后降的周期,而后2009—2012年为另一个完整的周期。按照这样的分析,2012—2015年为第三个完整的价格周期,玻璃价格上涨将持续到2013年年底。
从玻璃产销情况来看,2009年以来,由于产能过剩,房地产等下游需求疲弱,国内平板玻璃库存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对平板玻璃价格形成较大压力。2012年上半年,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有所松动,玻璃需求也有所增加,产销率出现上升。而且2012年年初大量新房完工,玻璃需求量大增,推动玻璃月度产销率不断上升,减轻了玻璃库存增加造成的压力,玻璃价格也出现了一波反弹。预计2013年玻璃库存将进一步下降,对玻璃价格的压力逐渐减弱。
下游产业为玻璃价格推波助澜
建筑玻璃与汽车玻璃的需求将随着房地产与汽车制造业的回暖而出现同比增长。建筑玻璃在平板玻璃消费中所占比例高达70%左右,是平板玻璃最主要的下游需求。与日本、韩国等亚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大量的建筑需求,从而拉动平板玻璃等建材行业的发展。据笔者研究,玻璃价格与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我国的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已在2012年中段有回升迹象,预计2013年将进入一个上升的阶段。
近几年来,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汽车产销量呈平稳增长态势。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玻璃也成为了平板玻璃最主要的消费领域之一,约占总量的10%左右。近年来,汽车生产一直维持较高的增速,但汽车用平板玻璃并不是平板玻璃最主要的需求,对平板玻璃价格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如果明年汽车产能表现坚挺,则可以确定玻璃的两个主要下游产业都处于强势格局,为处在上升轨道的玻璃价格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