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玻璃生产大国,产销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近十年间,国家坚持贯彻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各个层面,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玻璃镀膜深加工及其装备制造产业的法规和政策,有力促进了我国玻璃深加工行业及其设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预计后续还有更多的产业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进一步刺激和拉动平板显示、节能玻璃和光伏玻璃等下游应用领域对于镀膜玻璃成套设备的市场需求。
一、行业现状
我国是玻璃生产大国。根据玻璃协会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274条,其中在产213条,在产生产线的产能为8.8亿重量箱。包括浮法、压延、平拉等平板玻璃总产能12亿重量箱, 2012年全年平板玻璃产量7.6亿重量箱,销量7.22亿重量箱,产销量连续20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国内玻璃行业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新增平板玻璃产能,遵循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市场导向、合理布局的原则,发展高档用途及深加工玻璃,积极研发各种膜材料和覆膜玻璃产品,开发复合加工技术和装备。
改革开放之前,大型连续玻璃镀膜成套设备被德国莱宝(Leybold)、冯•阿登纳(Von Ardenen)、日本爱发科(ULVAC)和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等国际巨头垄断。20世纪80年代,国内有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开始真空镀膜技术的科技攻关,但应用领域基本局限于军工和小件装饰镀膜。20世纪90时代,在节能减排、新能源和电子消费的大背景下,真空镀膜工艺开始逐步应用于国内工业玻璃生产。南玻、耀皮等国内重点玻璃企业先后从德国莱宝、冯•阿登纳引进大型连续镀膜生产线,开始生产Low-E玻璃。到2005年前后,通过引进吸收、升级改造和自主创新,国内企业逐步掌握了大型连续镀膜技术,广泛应用在Low-E玻璃和制镜等建筑材料玻璃镀膜、ITO和TP等平板显示玻璃镀膜、以及AZO、CIG等光伏玻璃镀膜工业制造领域。伴随着下游应用的发展,我国玻璃镀膜设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涌现了成都南光、深圳豪威、湘潭宏大、洛阳北玻等一批专业从事真空镀膜设备制造的装备企业,打破了过去我国工业玻璃镀膜生产线设备市场一度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二、现有政策回顾
近十年间,国家坚持贯彻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各个层面,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玻璃镀膜深加工及其装备制造产业的法规和政策,有力促进了我国玻璃深加工行业及其设备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法规和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1、有关玻璃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玻璃镀膜设备行业构成整体利好。
2006年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颁布《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节能型功能型玻璃产品,全面提升玻璃工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并明确目标包括“玻璃深加工率达40%以上”。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业过剩和重组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控制新增平板玻璃产能,发展高档用途及深加工玻璃,支持大企业集团发展光伏太阳能玻璃、低辐射镀膜等技术含量高的玻璃项目。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将“节能、安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列入鼓励类目录,2011年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继续鼓励“玻璃深加工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细化,列出的产品包括:光伏太阳能设备;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TFT-LCD)、等离子显示屏(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TFT-LCD、PDP、OLED、激光显示、3D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专用设备。
2、相关产业十二五规划明确下游镀膜玻璃发展方向
2011年11月8日工信部出台《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屏显基板玻璃、光伏光热玻璃及镀膜玻璃、防火基板玻璃、高强基板玻璃、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玻璃制品、低辐射及多功能复合镀膜节能玻璃与制品,提高高端产品自主保障能力;重点发展光伏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镀膜玻璃、特种石英玻璃、风挡玻璃、耐热玻璃等材料和绿色照明配套材料。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颁布《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重点发展超薄基板玻璃、光伏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玻璃,鼓励发展应用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真空及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重点支持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及专用装备等配套产业,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提高到20%以上。
2012年1月4日工信部会同发改委等部委联合颁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满足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需求为目标,加快特种玻璃产业化,增强产品自给能力。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玻璃(TFT/PDP/OLED),鼓励发展应用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涂膜玻璃、真空节能玻璃及光伏电池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TCO)超白玻璃。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颁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包括“高效节能产业: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电子核心基础产业:积极有序发展大尺寸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等离子显示(PDP)面板产业,完善产业链。加快推进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三维立体(3D)、激光显示等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攻克发光二极管(LED)、OLED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重大成套装备及大型成套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太阳能产业:以提高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器件使用寿命和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为目标,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生产制造新工艺和新装备”。
3、有关建筑材料节能标准,推动了Low-E等建材玻璃镀膜设备的需求
2004年国务院颁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结合城市改建,开展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
2008年国务院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低辐射镀膜玻璃等绿色建材。
4、有关光伏产业政策,刺激了光伏玻璃镀膜设备的需求。
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太阳能屋顶计划”,要求在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的大中城市积极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同时颁布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由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应用的示范推广。
2012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提出国家对示范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单位电量定额补贴政策,对自发自用电量和多余上网电量实行统一补贴标准。随后国家电网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电网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从11月1日开始,电网企业对适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业主提供接入系统方案制订、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不收取费用,富余电力全额收购。
5、有关装备制造的支持政策,直接对工业玻璃镀膜设备构成利好。
2006年6月26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对“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等重点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
2008年4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将“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多层膜结构玻璃制造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009年5月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等高效清洁发电设备列作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十大领域重点工程,将“推进平板显示器件生产设备等先进电子信息装备自主化作为就打产业重点项目。
三、平板显示产业对玻璃镀膜设备的需求分析
镀膜是现代平板显示产业重要的技术环节。目前市场上的平板显示镀膜生产线主要用于ITO玻璃及触摸屏的生产镀膜。根据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行业协会统计,截止2012年末,国内现有用于平板显示产业的镀膜生产线设备119条套。
2010年我国超薄屏显玻璃的需求量约为3,500万平米。《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我国的屏显玻璃需求量将继续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28%,至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1.2亿平米。由于触控屏镀膜工艺的特点,实际镀膜的面积要高于屏显玻璃的面积。假设玻璃镀膜面积与屏显基板玻璃面积相等,按照每台/套平板显示镀膜生产线实际镀膜产能30万平米(约200万片)推算需要400台/套镀膜成套设备才能满足下游镀膜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至2015年底,国内市场还需新增281台/套镀膜生产线,才能够满足1.2亿平米超薄屏显玻璃的镀膜需求。
四、Low-E镀膜生产线设备的市场分析
出于Low-E玻璃的节能性能考虑,在镀膜工艺路线上,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都主要采用离线镀膜。2010年以来,虽受到房地产宏观调整影响,Low-E镀膜生产线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统计,截止2012年末,市场现有投产的离线Low-E镀膜设备为90台/套,平均每台/套生产线的设计产能约300万平米。由于玻璃生产商需要根据客户需求主要采取定制化生产,针对不同的订单,膜系需要频繁调整,批量生产前需要做产品的性能测试,因此实际产能只能达到设计产能的30%-40%的水平,约为100万平米。总体来看,Low-E玻璃的需求量与Low-E镀膜设备的需求量基本保持同步增长,使得我国Low-E玻璃市场的供求基本达到平衡。
Low-E玻璃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经超过80%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Low-E玻璃的普及率不足10%,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在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上的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我国的Low-E玻璃需求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为18%,至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1.4亿平方米。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Low-E玻璃产需量已经超过预期,近两年的增长率均超出了18%的水平,2012年我国Low-E玻璃的产量接近1亿平方米,市场整体仍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预计到2015年Low-E玻璃理论产量将达到1.64亿平方米。而且协会正在建议政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制定强制性使用Low-E中空节能玻璃法规,如颁布相关法规,Low-E玻璃使用量将大幅提高。
按单台套设备实际产能100万平方米计算,市场需要新增74台/套镀膜生产线才能够满足Low-E玻璃的市场需要。
五、薄膜太阳能电池镀膜生产线设备的需求分析
太阳能电池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欧洲JRC的预测,光伏发电到2030年将占到世界总电力供应的10%以上,21世纪末将占到60%以上。在各种光伏发电技术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因为耗能低、无污染,远期最为看好,发展潜力巨大。EPIA预测2013年和2014年全球薄膜电池组件占市场总量比例将达到25%,Isuppli预测分析到2020年,全球50%的年光伏发电装机总量将是薄膜电池。
作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和封装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用镀膜玻璃的需求量也随着迅速增长,进而带动薄膜太阳能镀膜生产线设备的需求。《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我国的光伏及光热玻璃需求量将继续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24%。随着薄膜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的继续提高,TCO镀膜玻璃的增长速度将会超过24%达到更高水平,由此给薄膜太阳能镀膜生产线设备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目前,世界的主要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区,我国实现商业化大生产的薄膜太阳能镀膜生产线较少,主要为进口设备。国内设备厂家正在抓紧产品开发和工艺研究,部分已经完成中试和小型生产线的销售。
总的来说,工业玻璃镀膜技术在国内市场还刚刚进入成长期,玻璃镀膜设备,尤其是以大面积、连续化为特点的玻璃镀膜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市场应用前景非常看好。从玻璃行业的视角来看,镀膜玻璃则是玻璃企业升级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重要方向。一方面是普通玻璃的产能严重过剩和竞争无序导致的无利可图,另一方面则是电子消费、建筑节能和新能源对镀膜玻璃的巨大需求,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镀膜工艺技术的升级两大驱动力作用下,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玻璃企业投资建设镀膜玻璃深加工项目,由此镀膜设备企业也将迎来战略机遇期。
综合平板显示玻璃、Low-E玻璃和薄膜太阳能玻璃等下游市场对镀膜设备需求的分析,预计从现在到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国内工业玻璃镀设备行业的总产值有望达到80~100亿元。
六 行业发展建议
1、利用国家政策加快发展。镀膜装备的发展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机密相关,相关企业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并积极争取国家技术专项支持,加快发展。
2、转变行业生存与发展的观念。国内玻璃镀膜设备生产厂家,偏重于中、低端市场,片面追求低价,以牺牲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来赢得市场;同时又缺乏长远眼光,没有针对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此缺乏研发投入的决心和魄力,难以形成“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客户口碑。
3、创新发展模式。一是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形成镀膜装备发展的良性机制。发挥研究单位的基础研究优势,使基础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利用用户的市场信息优势引导发展;二是加强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通过合理的机制分享技术、信息,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研发,造成资源的浪费。
4、立足自主研发,提高我国真空镀膜设备的综合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可靠性。一是立足自主研发,加强基础研究,开发新工艺;二是积极跟踪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借鉴先进经验;三是提高技术引进的档次,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关键技术,并不断提高国产化率,推进研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