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时间以来治污治霾的严厉环保政策下,全国以及各地方政府针对玻璃等建材行业环保生产的硬性规定陆续出台。按照国家要求,自今年1月1日起,现有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必须执行《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在平板玻璃企业普遍以“求生存”为主的大环境下,受到成本压力的玻璃企业,是否会寄希望于提高玻璃产品价格以转嫁成本压力?今年及接下来的两三年内如果提高玻璃产品价格,又将会对市场销售带来什么影响?本报记者采访到平板玻璃企业负责人,请他们谈谈如何看待目前的形势,如何预期行业走向。
涨价这条路行不通
“大家都在活命,不是在争取利润,用环保燃料、设备等成本投入提高玻璃产品价格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伟对涨价转移环保成本的作法表示根本行不通。
“考虑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看目前玻璃生产的大背景。”刘伟说,“就是玻璃行业的产能绝对过剩。”
他进一步解释道,目前来看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相对过剩。不像以往经济情况和房地产行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玻璃行业供求可以基本达到平衡;现在的情况是产能已经超额太多,寄希望于经济发展和房地产调控将玻璃行业带动起来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因此,在产能相对过剩转变为绝对过剩的背景下,平板玻璃行业在近两三年内应该没有调整过来的可能性,企业想通过涨价来转移成本压力的做法是不可能的。
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樊建祥从另一个角度对记者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一般来说,企业可能会有这个冲动,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移环保成本的压力,但是能不能真正达到效果却是另外一回事。”樊建祥表示,“因为大的行业局势不好的话,环保成本再高卖不动也是不行。”涨价冲动是一回事,现实情况是另一回事。樊建祥预计,从整个行业来看即便原燃材料价格提高,玻璃产品价格短期内也不会出现普遍涨价的情况。
“因为短期内大家还认识不到环保投入到底会给企业带来多少成本。但从长期来看,玻璃价格肯定会涨。”樊建祥对记者表示。
产业结构升级是必然
在此轮环保政策强力推动下,很多玻璃企业已经认识到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面对各项环保规定,进行燃料及设备更新换代是必走之路。在必然要增加的环保成本之外,他们同时清楚地看到这不仅是一次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更是一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而顺应这一趋势把握机遇的企业才能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对于必然要增加的环保成本投入,刘伟表示这一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一个经济现象。在他看来,玻璃企业这几年来由于焦炉煤气、煤焦油、烧油、天然气等不同燃料价格差别过大,给行业带来的不平等竞争已经到达极限。
“在市场上,由于一部分企业燃料使用不环保,污染成本低,企业收益比环保生产的企业还要高,这不仅对行业间竞争不平等,对社会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刘伟说,“随着行业发展,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化现象是一个大的趋势。这次环保措施的出台,应该是推动行业燃料结构调整的一次机遇,也是缩短各企业生产成本差异过大,改善行业不平等竞争的一次机会。”
在这一轮治污治霾大的政策环境下,各级政府对企业的压力非常大,玻璃生产企业感到必须采取环保措施对固有的标准和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升级,否则想要达到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不可能的。只有采取脱硫脱硝等环保措施,进行彻底技术改造的企业才能符合环保生产要求,这也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对于玻璃企业来说,这一轮投入的环保治理成本也会很大,这一点是肯定的。在企业近期调整的过程当中,产能不可能立马也进行调整,竞争的局面还会是如此。环保情况不达标的企业会采取调整措施,但不可能出现马上把价格提升起来的可能性。”刘伟进一步预期玻璃价格不会涨。
短期内不影响市场销售
在具有周期性规律的玻璃市场销售中,环保厉政以及企业可能出现的各种相应措施下,玻璃市场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采访中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表示,短期内不会影响市场销售。
“目前仍处于产能过剩主导下的市场环境,行业环境短期内不可能出现大的转机。”刘伟对记者表示,“对市场销售短期来讲,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我认为这正是行业的一个机会。”
刘伟预计,对着企业对环保政策的响应和采取各种措施,在环保治理的投入当中可能出现有的企业会逐步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产能,尤其是那些部分窑炉已经使用到后期的企业,将会停下来进行技术改造,或者在窑炉上进行升级,在燃料结构上调整,等等。据他预计,这些环保措施的效果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可能会见效,最终行业在燃料结构、环保成本、竞争环境、产品档次等四个方面在这次治理中得到提升,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樊建祥同样认为短期内市场销售不会受到影响。“因为短期内大家还认识不到环保投入到底会给企业带来多少成本。从整个行业来说,原燃材料价格提高,玻璃产品价格也不会立刻出现涨价,但是从长期来看,我认为玻璃产品的价格肯定是会涨的。”樊建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