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耀华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陈小飞介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东北地区的玻璃产能就在不断增加。目前,东北地区的本溪迎新玻璃有6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200万重箱;营口信义玻璃有2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200万重箱,“这8条生产线使东北地区的玻璃产能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玻璃需求量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70%左右。特别是5月份需求小高峰的预期落空,加之不少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市场形势急转直下,玻璃库存持续走高。
为了快速消化高企的库存,部分玻璃生产企业5月初开始进行价格调整。前期新增产能较多的本溪迎新玻璃和营口信义玻璃率先打响了价格战,带动整个东北市场价格大幅下挫。截至目前,与5月中旬相比,除福耀集团双辽有限公司玻璃价格下跌不足100元/吨外,其他大部分玻璃生产企业浮法白玻价格普遍下跌超过220元/吨,跌幅近20%。
永安期货沈阳营业部的常程表示,3月初营口信义玻璃2条生产线投产,引发玻璃价格出现较大波动,但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战是从6月初开始的,玻璃价格甚至降到了成本线以下,本溪迎新玻璃和营口信义玻璃紧跟对方,比着降价。
“在东北地区玻璃价格频繁波动的过程中,前期参与冬储的经销商受到波及,损失惨重。”陈小飞介绍说。玻璃冬储是在冬季需求淡季时贸易商以较低价格采购玻璃的交易模式。贸易商通过冬储拿到产品,在次年开春后再售出,赚取差额利润;厂家则可以提前拿到货款,买原料进行生产。
相较于往年的获利颇丰,今年东北市场的玻璃冬储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据市场人士估算,目前东北玻璃销售价格在900-940元/吨,与2013年年底当地经销商冬储时1120-1160元/吨的价格相比,下降了220元/吨左右,玻璃经销商亏损严重。
由于短期内无法消化本区域的过剩产能,东北的玻璃生产企业只有这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走出去冲击周边市场,要么停产减少供应。但考虑到成本因素,玻璃生产线一旦点火就很难停产,因此不少企业不得不继续开工。
据了解,当前东北地区的玻璃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部分玻璃企业在哈尔滨、长春、沈阳以及河北胜芳等地增设了贸易仓库,进行大范围的市场开拓,已将“战火”蔓延到了华北的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