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山东西部地区已有两家生产企业因排放不达标被政府勒令停产修整,而德州晶华成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第一例环保案的被告,备受行业关注。业内人士多疑问,为何生产企业众多、污染更为严重的河北省目前仍无生产企业因环保而停产呢?
卓创认为,首先钢铁、水泥企业对河北省空气污染的“贡献度”明显高于玻璃企业,环保部门将精力更多的放在了污染较重的钢铁、水泥等企业,并未重点关注玻璃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环保部门对玻璃生产企业排放的标准会低于其他产业。同时玻璃行业作为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还存有产能过剩的压力,或许环保压力也会一定程度上加快行业改善产能过剩的步伐。
再者,自2014年以来,河北玻璃生产企业环保的压力已较为明显,多数生产企业已安装脱硫脱硝及除尘设备。在短期无法改用清洁能源、燃烧原理无法改变的前提下,生产企业做到正常运行脱硫脱硝设备已是做到“尽其所能”。因此在一次严过一次的环保检查中沙河厂家才能“幸免”。
最后,在环保政策日趋严厉的风口浪尖,山东地区政策严厉,而两家停产整改生产企业并未有完善的环保设备,继而成为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的“先例”。
虽河北省暂未出现如德州晶华这样的案例,但足以见得玻璃行业已被推上了环保监察的风口浪尖。据了解,目前河北省立即组织开展各项环保大检查,此次实行“一厂一档”的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同时河北省环保厅对沙河地区玻璃行业发文,自本月起到6月30日,河北省将对沙河市玻璃行业全部47家企业、90条生产线污染问题进行区域督查。届时,如果玻璃生产企业排放仍超标或不达标,将要面临停产整改。
卓创认为,后期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厉之势已显现,虽玻璃生产厂家利润微薄、资金匮乏,但在此关头更应该重视环保,尽自己所能将环保做到最好。只有做好环保生产企业才有可能在漫长的行业洗牌中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