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重庆再向过剩产能开刀:拒绝新项目进门 成立产业联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5 浏览次数:356
核心提示: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1月12日召开的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重庆市政府表示,重庆市工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1月12日召开的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上,重庆市政府表示,重庆市工业领域将严控新增产能,对明显过剩和有过剩趋势的产业项目,一律不再审批。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今年重庆工业将推进“去产能”进程,具体做法为,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提高本地配套比例,重点支持装备、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与本地下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促进产品本地消纳。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战略联盟的做法重庆已有所尝试。2015年12月,重钢集团便与重庆城投集团、重庆地产集团等为代表的重庆“八大投”合资成立重庆钢结构公司,以股权为纽带,在重庆钢铁行业与重庆建筑行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促进更多的用钢大户消化重钢的产能。
 
      拒绝过剩产能
 
      过剩产业要上马新项目应该如何应对?重庆市政府给出了最新答案:拒绝!
 
      1月12日,重庆召开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提出,重庆工业领域将严控新增产能,对明显过剩和有过剩趋势的产业项目,一律不再审批。不过,至于如何判断某个行业是否有过剩趋势,并未给予明确界定。
 
      记者发现,对于过剩产能,重庆并非首次表态拒绝。早在2013年10月,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召开市委常委会,就明确了“各区县、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和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
 
      2014年2月,重庆发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行业产能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到2018年,五大行业产能利用率均提高到85%以上;2014年10月,又发布了《五大功能区域产业投资禁投清单(2014)》,要求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建立环保负面清单。
 
      时隔两年多,重庆市政府再次对过剩产能明确喊话,中间也有了细微变化,即严重过剩的项目和明显过剩、有过剩趋势的项目。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专家李勇表示,“这两次提法虽然只差了几个字,但严重过剩和明显过剩、有过剩趋势之间差的还比较远,一大批行业都将失去准入机会,这意味着今后重庆在去产能、调结构上会更加严厉。”
 
      毋庸置疑的是,重庆之所以会对过剩产能再度严厉发声,其背后支撑在于经济逆市飘红。据重庆市经信委披露,“十二五”末,预计重庆工业总产值2.45万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规模工业产值2.14万亿元,年均增长18.6%;规模工业利润1380亿元,年均增长25%。放眼全国,这一成绩足够靓丽。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2015年重庆市“两会”总结称,重庆经济之所以表现良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坚决不碰过剩行业。他当时还举例,重庆钢铁产能15年一直未增长,煤炭产能8年零增长,并要求采取区、县领导、企业家牢记不碰过剩产能。
 
      产业联盟或成化解产能利器
 
      至于如何化解已有过剩产能,重庆也给出了解决方案——成立产业联盟,促进本地消纳。
 
      重庆市政府表示,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重庆工业将积极稳妥推进“去产能”工作,具体措施包括:通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提高本地配套比例,重点支持装备、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与本地下游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促进产品本地消纳。
 
      实际上,这一做法重庆市已经有所尝试。2015年12月初,重钢集团、重庆城投集团、重庆地产集团、重庆建工集团、重庆高速集团和重庆交开投集团等6家股东共同出资组建了重庆钢结构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20亿元,打造一个基于钢结构、覆盖绿色建筑全产业链的特色产业集群,并预计2020年将实现年销售300亿元以上。
 
      那么,重庆钢结构公司成立后究竟能消化多少钢铁?据黄奇帆此前介绍,两三百万吨。而这一数字与重庆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恰好吻合。
 
      “重庆钢结构公司利用股权将钢铁行业上下游主体绑在了一起,在推广钢结构建筑的同时,也消化了重庆钢铁的多余产能,推进了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重庆资本观察人士唐熙认为,这种通过产业联盟促进本地消纳的方式能最大程度上释放经济活力。
 
      重庆市经信委还表示,除了上述方法,重庆今后在“去产能”上的做法还有:优化存量产能,支持有较大潜力的困难企业加大技改和新产品开发投放力度,帮助企业恢复活力;是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利用重庆的区位优势,帮助电子、汽车、摩托车、装备、化工等行业企业通过建立海外工厂、设立区域销售中心等方式走出去。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