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玻璃企业一改前期的挺价之姿,部分厂家的报价已经有所松动。其中,河北沙河大部分厂家上周降价40元/吨,华中部分厂家返利也接近40元/吨。
“时下,整个行业完全进入季节性淡季。下游加工企业陆续停工,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行业库存持续垒高。尤其华北地区,库存增长较快,进而导致各地价格松动。”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告诉记者,这种现象是季节性规律的正常表现,玻璃企业对此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玻璃企业纷纷出台不同幅度的降价或配合走量的优惠措施,以保证春季期间库存的合理以及资金的充裕。
在业内人士看来,春节之前库存增加是正常情况,当前还不是库存最高峰,而仅仅是开始。据中国玻璃期货网的统计数据,截至1月13日,全国玻璃库存总量突破3109万重箱,连续三周保持增长。
就玻璃市场风向标的沙河地区而言,随着工地的陆续停工,玻璃需求萎缩,厂家库存增加。
“现在,市场成交比较清淡,几家龙头企业降价后,其他厂家纷纷跟随,外地客户需求下滑,本地贸易商谨慎观望,厂家库存不断攀升,价格出现松动。”沙河科耀玻璃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如是说。
据了解,受华北及邻近地区雾霾天气影响,公路运输受阻造成沙河玻璃企业库存快速攀升,加之污染治理力度加大迫使部分玻璃加工企业提前停产,玻璃终端需求下滑,沙河厂家库存压力超出预期,上周价格开始调整,本周再次下滑。“尽管出厂价格下滑,但市场价格和我们的心理预期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们提货积极性不高。”华东地区一贸易商解释。
“目前玻璃现货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快200元/吨,厂家库存在快速累积。”河北正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庄自朝坦言,对企业来讲,当前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时期,贸易商冬储动力不足,降价也无法促进出货。
因玻璃厂家出厂价格高,贸易商不敢存货,玻璃市场的冬储意愿不是很强。而厂家库存水平跟往年同期相比,并不算高,其降价节奏比较缓慢。当前,玻璃厂家与下游贸易商之间,在冬储价格上存在很大分歧。
采访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一方面,需求步入淡季,下游加工企业和贸易商陆续放假,玻璃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上游纯碱价格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上涨,累计涨幅超过60%,玻璃成本激增,挤压生产利润,这是目前玻璃企业面临的难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局面将持续到春节后。随着2月中下旬下游需求的逐步恢复和上游纯碱行业开工率的回升,玻璃企业面临的两难局面将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