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沙河,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工业重镇、“中国玻璃城”。但是,沙河的区域名片不只有玻璃,和玻
璃同样闪耀光芒的,还有这里的文旅之美。
去年9月,我省公布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沙河榜上有名。截至2017年,该市16个村庄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特别是2016年,邢台市入选的11个传统村落,全部来自沙河。沙河之美,美在何处?初夏时节,我们走进沙河,探究关于“美丽”的答案。
生态之美,大山里绿意浓浓
“采摘园”“生态园”“农家风情”……“五一”前夕,记者驱车沿沙河市维三路一路西行,进入丘陵地带之后,宽阔的道路两侧,不同称谓的农业园区不时映入眼帘,大大小小,带着泥土的芬芳。
“原来这片都是寸草不生的荒岗,现在你看,薰衣草、海棠、樱桃……简直就是花果山啊!”在利多现代农业园区,南高村几位村民一边拍照,一边感叹。当天是村里“过会”的日子,不少串门的亲友来这里看风景。
“整个园区面积5万多亩,现在实施的是一期工程,建设面积五千亩。”园区总经理乔立森说。
园区通过一条滨水休闲带把“农业公园综合服务区”“以色列园科技农业区”“耕读时光休闲农业区”和“花堤紫海创意农业区”串联起来,林果种植,生态蔬菜,既能采摘娱乐,又可休闲度假。
记者看到,园区内整齐排列着30多个日光温室,里面有自动控温系统及通风系统。乔立森说:“我们一年四季对果蔬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管理,销售都是通过定制配送。”
一路西行,太行山深处,记者来到了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农场里几台小型拖拉机将刚谢的油菜花就地旋耕。这一片种有油菜花的河滩约500亩,粉碎的油菜花枝叶用作肥料,再过几天,再种上柳叶马鞭草、香水百合等花卉。
红石沟因山沟满是红色卵石而得名。有顺口溜:红石沟,地不收,石头多来路难走。现在却满目皆绿,鸟语花香,“至少飞来上百种鸟,它们来了就不愿离开了。”该农场总经理孙叶军说,“我们用机械平整荒坡,再拉来黑土一点点垫起来,铺设输水管道,引来秦王湖的水,开门不到两年,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今年下半年,沙河将承办邢台市第二届夏季旅发大会,主会场便设在红石沟。围绕旅发大会建设的数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工作人员石静说,一座球形宴会大厅正在建设,还有农业体验工厂、民宿宾馆等,等旅发大会过后,红石沟将是另一番模样。
据介绍,沙河市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山区开发,专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开发。目前该市已建成40多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3个被认定为省级园区。
文化之美,守望共同的乡愁
距离红石沟不远就是“中国传统村落”樊下曹村。走进村中老街,一排排清末、民国时期的民居让人叹为观止。村里保留最完好的古建筑是清代的“樊氏庄园”,几座二层楼房构成的独立四合院,门楼砖雕精美,豪华气派。
村里的负责人介绍,现在村民们都意识到了古村保护的重要性,不再拆除那些老房子以改善居住条件,而是在村外新建住宅区。
和樊下曹村一样,沙河市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陆续揭开美丽面纱,这些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房屋如今都成了游客触摸历史人文的对象。
“中国传统村落”王硇村开发较早,整个村庄就像一个迷宫式的建筑群落,红墙黄瓦,别具特色。村党支部书记王现增说,王硇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全村现存完好的古院落130余处,石楼建筑面积达72000多平方米,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
院院相连,户户相通,王硇村文化之美让人震撼。但在过去,村民“守着大山缺钱花,住着石楼少水喝,耕着山地缺粮吃”,大部分村民跑到外面打工,或者将家安在外地。
10多年前,村里开始着手保护和开发。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少人开起了农家乐,村子被打造成了省级旅游景点。“今年我们将投资两千多万元,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观水系和观光步游道路等。”王现增说,村里制定了村民公约,让人们都树立起保护古村的意识。
“每一个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到沙河调研,他认为,沙河的古村落在太行山的背景下,看了以后深受感动,“因为这些古村落是不可替代的,像人一样有自己的性格,所以觉得它们是美的。”
传统村落是先人的智慧结晶和精神画卷,更是浓浓的乡愁。近年来,沙河市大力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大量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濒危文化遗产得到了抢救性保护,村落基础设施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许多传统村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工业之美,讲述创新的光影故事
作为经济重镇的沙河市,“玻璃”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玻璃产业必须加快调整重构,提质增效,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玻璃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沙河市委书记刘果芳说。
沙河玻璃开始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在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院长程金树向记者展示了一款柔性玻璃样品:薄如名片,可以弯曲。该院参与了“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和盖板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正在抓紧开展柔性玻璃基础研发工作。
现在沙河聊玻璃,更多的是“高精尖”:可发电的光伏玻璃、精美的微晶釉彩玻璃、基于液晶技术的夹层调光玻璃……一项又一项沙河“智造”,引领着沙河玻璃不断跃上行业高端。
沙河市发展和改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一五”末,沙河市玻璃行业深加工率为13.6%,如今深加工率已达45%,年消化玻璃原片6400万重量箱以上,可生产钢化玻璃、工艺美术装潢玻璃等1000余种玻璃深加工产品。
“风光”成美景、产业绘美图、生活出“美味”。沙河通过实施全域旅游,培育“旅游+山水生态、传统村落、现代农业、民俗文化、玻璃产业”五大沙河特色旅游新业态,从而达到旅游经济增收的“与民共赢”。记者注意到,该市已将玻璃产业纳入了旅游新业态,打造具有玻璃元素的重点景观。建设艺术玻璃一条街、中国(沙河)玻璃文化展馆,筹建玻璃艺术大师工作室等,让人对这座玻璃之城充满了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