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近代民族实业家对我国玻璃工业的探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31 来源: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 浏览次数:399
核心提示:1882年,我国实业家开始了对民族玻璃工业的探索。直到1922年,我国著名实业家周学熙与比利时乌得米财团共同建立了我国第1家机械法制作玻璃企业——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扭转了中国市场上的玻璃几乎全部由外国进口的局面。
      1882年,我国实业家开始了对民族玻璃工业的探索。直到1922年,我国著名实业家周学熙与比利时乌得米财团共同建立了我国第1家机械法制作玻璃企业——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扭转了中国市场上的玻璃几乎全部由外国进口的局面。这数十年间我国民族玻璃工业经历了艰辛探索。
 
  1、旧工艺玻璃作坊是近代玻璃工业产生的行业基础
 
  山东颜神镇在元、明两代已经是我国重要的玻璃产地。明初,内宫监在博山设立大型的官营琉璃作坊,为宫廷生产琉璃产品。清代,煤炭、陶瓷、玻璃三大产业已经成为颜神镇的三大支柱。
 
  《博山区志·琉璃》曾记载当地“清代至民国初年,博山琉璃业更加发展,西冶街几乎家家以琉璃为业,从业者多时达4000人。”颜神镇玻璃产品以工艺品为主,虽然也生产平板玻璃,但工艺仍为老旧的“吹泡摊片法”,生产效率、质量无法与国外进口玻璃相比。
 
  直至1918年11月,欧战结束后,博山颜神镇的玻璃作坊再无力与国外机械化平拉法、弗克法生产玻璃的企业抗衡,销路日蹙。到1919年,博山只剩下6家手工平板玻璃厂,且规模大为缩减。除博山外,广东亦为清末玻璃生产中心,同治年间扩散至蜀。且有广东地区进贡玻璃碗的记录,但其质量不佳,“无论在质量上、艺术上都有缺陷”。
 
  北京地区也是清末玻璃器皿的重要产地,北京宫廷玻璃器的烧制源于康熙。《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七三载,康熙三十五年(1696),内务府奉旨设立玻璃厂,隶属于养心殿造办处,设兼管司员一人。宫廷所烧制玻璃器的时间、器形在《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详细记述。
 
  2、早期民族实业家对玻璃工业的探索
 
  清末,西方廉价的平板玻璃倾销至国内,引起传统玻璃手工业的转变。
 
  1882年,著名实业家经元善投资中外合办的华兴玻璃公司,并任董事。他对西方经营方式比较了解,有经营管理新式企业的业务知识,在商界有着影响。他懂得利用社会资金,出任董事之初即为洋行筹集8000股份,“切实订购机制造、选沙成料,及用场销路诸端……”《申报》1882年9月9日《告白》中提到“因洋行挂号者未齐……逾期不足,将已收者璧还等云”,初有眉目的玻璃公司竟因洋行股份未缴齐而功亏一篑。
 
  1902年,时任芜湖道的许鼎霖发现“西人出重资购买砂地(位于宿迁),密取砂样”,于是将砂样“寄于比国使署,交化学家考验,始知为上等玻璃原料”。同年,素有“南张北周”“状元实业家”之称的著名实业家张謇会同许鼎霖、林松唐、丁宝铨、黄以霖等人,向清政府呈请创办宿迁耀徐玻璃公司。
 
  1905年,许鼎霖与英商福斯特签订合同,建立公司。设备从英国引进,聘请外国工程技术人员。后生产的玻璃质量欠佳,责令调整。英商以洋匠不足为由,停滞生产,后竟“夜私将机器拆去,并带洋匠回沪”。经英国领事调节,才将部分机器与物料归还。后经试验,所产玻璃质量问题并非佣工所致,是英商机器本身的原因,全天开机生产的机器仅能熔八小时的料。玻璃厂后来更换了澳洲熔炉后,产量、质量大为提升,玻璃产品先后经南洋劝业会、江苏物资展览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审查,并获得优质产品奖章。
 
  1904年,山东巡抚衙门批复了山东农工商局的程文,准予在山东博山创办博山玻璃公司,并拨给库银5万两作为官股。同年四月二十九日在上海的《中外日报》刊登《招股启事》,以广招股本。正值清政府推行新政,像博山玻璃公司这样“官督商办”的新兴企业影响远超单一的商办企业,被誉为“新法制造玻璃的嚆矢”。公司的厂房、设备、原料皆由德国人提供,并聘来7名德国技师。
 
  如今看来,博山玻璃公司的生产技术已有很大突破,采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煤气,熔料使用池炉,粉碎原料使用电动粉碎机。但是其核心技术并无改善,仍然沿用“吹泡摊片法”,导致玻璃产量受限。据1937年《续修博山县志》记载,博山玻璃公司的产品“尚属不劣”。20世纪初曾名噪一时的博山玻璃公司,投产后勉强支撑了四年多,花费100万两白银,宣统二年(1910)全面停产,所欠大清银行款项无力偿还,遂于1911年彻底倒闭,公司一切资产归于国有。
 
  1904年,湖北武昌建立辉华玻璃厂,经考证,该厂出资方为周学熙,资本与耀华玻璃厂同出一源,即开滦矿务局的新事业存款。周学熙的次子周志俊在《青岛华新纱厂概况和华北棉纺业一瞥》中提及:“当时滦矿获利甚厚,曾规定股息不能超过每股二元四角,多余之数发给新事业存款摺,以为将来赎回开平矿权之用,但当时不能赎矿,逐以此款投资唐、卫厂及创办辉华玻璃厂之用。”
 
  1904年,清朝候补知府林松唐获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购买德国“机械吹筒摊平法”成套设备。1905年,林松唐出资28万元,在汉口设立汉口玻璃厂。次年,曾参与耀徐玻璃有限公司创办、历任惠潮嘉道、山西巡抚的丁衡甫在广东创办玻璃厂。
 
  1906年,由日学成回国的何鹿蒿见“仁丹(日本玻璃厂)在我国销场之大,实为罕见,即穷乡僻壤亦无不见‘胡子’商标广告,大批金银外溢,甚觉痛心。欲图抵御,以挽回国家权益”,乃托日商中川保三介绍,得仁丹厂秘传配方,并开办鹿蒿玻璃厂。数年之后,因军阀混战连年,玻璃厂业务一蹶不振。后因经营维持,政局稍稳,“不数年即获厚利”。
 
  1907年,另一位名动中外的实业家,时任广州商务总会会长的张弼士筹集资金并自己投资40万元,在广东惠州设立福惠玻璃厂。早在1895年,张弼士曾创办我国第1家葡萄酒厂——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缺乏玻璃酒瓶的问题困扰了张弼士很长一段时间,宣统元年(1909年),张弼士在烟台创立了张裕酿酒玻璃瓶厂。
 
  此外,厦门、北京、镇江等地也曾有玻璃厂建设的记录。京师玻璃厂曾定购德商瑞生洋行机器,共计18万余元,原合同定为四次交清,但德商通过德公使利用特权强迫该公司提前还款,并称逾期不交,“有资请民政部将玻璃公司封闭,以其机器物料折价偿还瑞生银行”。镇江玻璃厂虽有很畅销的头等器皿,但市场未开拓,也没登出广告,“且运往上海取费之重,竟致不可能和廉价的的日本货竞争,玻璃厂终于1909年关闭,外籍技工纷纷控索欠薪”。
 
  3、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厂的创建
 
  二十世纪初,弗克法成为世界各国生产玻璃的主流方法。比利时乌得米财团希望能以此专利在中国建厂,驻比利时领事许熊章统计,我国海关每年由外国进口玻璃300万平方米,“若此厂设定其每年之产额可抵进口之数而有余。成本既轻,销路必广,将来非但抵制外货之入口,且南洋一带亦可相机输出也。该厂既有福尔哥法专利之权,亦不虑他厂之设立。盖非用福尔哥法制造即难得如此之良效果也。深盼国人重注意之,勿视以为空谈而失此大好机会也”。
 
  曾于1904年创建辉华玻璃厂的周学熙,利用开滦矿务局新事业存款,果断购买比利时的福克法专利,引进西方先进管理模式,借助开滦矿务局电力、水运、土地、资金、人员、燃料等优势,开办秦皇岛市耀华玻璃厂。结合我国实业家在发展玻璃工业的种种经验、教训,借助国外资本、技术的同时,从股权、人事等方面牢牢把握企业主导权。耀华生产的平板玻璃以低廉的价格、高质量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远销东南亚、美洲等众多国家,扭转了国内玻璃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耀华玻璃厂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