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供应将逐步趋于宽松 玻璃期价重心下移概率较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1 浏览次数:262
核心提示:去年年底以来,沙河多条生产线集中停产,玻璃产能过剩局面大为改善。今年春节前后,玻璃市场非但没有表现出传统的淡季特征,现货价格反而创下了2011年以来新高。
      去年年底以来,沙河多条生产线集中停产,玻璃产能过剩局面大为改善。今年春节前后,玻璃市场非但没有表现出传统的淡季特征,现货价格反而创下了2011年以来新高。
 
  由于玻璃行业利润可观,刺激生产线复产节奏加快,同时房地产黄金期已过,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棚改货币化降温影响下,平板玻璃需求必然减少,未来玻璃供应将逐步趋于宽松。
 
  “金九银十”是玻璃销售的传统旺季,从历年玻璃走势看,一般在8月初旺季行情便开始启动,今年也不例外,7月底沙河玻璃厂家集体报价上涨20元/吨,拉开了旺季帷幕。2016年以来,玻璃现货价格上一新台阶,同时下半年的价格走势要强于上半年。平板玻璃价格近年来表现较好,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表现较好,拉动玻璃需求;另一方面环保趋紧,玻璃行业产能收缩,使得平板玻璃供过于求局面大幅改善。
 
  近两年玻璃行业利润较高,价格与库存的负相关性走低。即便是在春节期间的传统淡季,玻璃厂家也不惧库存增长压力,纷纷涨价;4月之后生产企业的降价去库存未见成效,反倒是涨价去库存效果更为明显。5月下旬以来,玻璃库存降速加快,近两个月已累计减少248万重量箱。据统计,目前国内玻璃生产企业库存累计为3171万重量箱,较去年同期下滑6.5%,生产线库存与在产产能的占比处于3.46%的年内最低水平。在此背景下,玻璃现货价格下跌空间有限,加之雨季和高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较为短暂,玻璃市场“金九银十”行情仍可以期待,库存或继续呈现季节性回落态势。
 
  沙河是中国玻璃的生产贸易集散地,占据全国玻璃总产能的约16%。春节假期之后,沙河市场在保价销售策略的支撑下,不但补齐了前期跌幅,还创下了近7年来的价格高位。虽然二季度之后有所调整,但整体价格依然处于高位,7月底沙河重点玻璃企业库存累计只有367万重量箱,较3月初的价格高峰下降1/3。从期现价差走势来看,3月中旬之后基差明显扩大,以沙河5mm玻璃来计算,基差最大达到230元/吨。5月底,在行业会议频频涨价带动下,玻璃期价重心抬升,基差有所收敛。8—10月将是一年中玻璃需求最好的时节,玻璃销售逐步进入旺季。2017年年底,由于行业集中减产,1801合约创下近年来新高,但1901合约面对的市场供应较为宽松,期价料难以复制去年的强势。
 
  生产成本增加
 
  上半年以来,纯碱企业检修较多,据隆众资讯数据显示,1—6月纯碱市场的平均开工率为83.4%,较去年1—6月同比下滑4.3%,从产量上来看,上半年单月产量均小于去年同期,供给减少促使纯碱价格反弹。近两个月以来,纯碱库存急速攀升40万吨,致使纯碱价格回落20%。不过,总体来看,在环保力度加大背景下,市场开工率大幅提升概率不大。
 
  虽然纯碱是平板玻璃生产的重要原料,占玻璃生产成本的20%,但在产业链中,平板玻璃企业的话语权明显偏强,纯碱市场则更多受到自身库存及下游的影响。今年二季度伊始,纯碱市场触底反弹,而同时平板玻璃价格却反其道而行,价格回落调整。正因为如此,平板玻璃利润从3月高峰回落。据悉,今年3月沙河燃煤平板玻璃利润每吨高达500多元,毛利润率超过30%,二季度由于纯碱价格有所抬高,玻璃生产成本随之上升,毛利润率回落至25%附近。
 
  近两年,环保执法日益趋严,去年11月沙河多条生产线因不满足排污许可被关停,不仅如此,一些规模小、环保不达标的加工企业也常常无法正常开工。目前在产的生产厂家基本都加大了环保支出,通过使用脱硫脱硝装置来完成排放标准,近年新建的生产线多数燃烧天然气清洁能源。据了解,玻璃生产使用脱硫脱硝装备会增加60—70元/吨的运营成本,而受到煤改气影响,2017—2018采暖季天然气价格大幅攀升,呈现“气荒”行情。后半年,虽然像去年市场大规模停产的现象难以重演,但环保执法力度仍然是玻璃行业关注的重中之重,各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将继续加大环保支出,受此影响,后期玻璃行业或再度去利润。
 
  此前,平板玻璃被列为产能过剩行业,新建产能的审批较为困难。2018年以来,只有福建本溪一线新建生产线投产。在良好利润的刺激下,冷修产能复产步伐加快,目前共有13条生产线已陆续复产,其中,一半生产线的冷修周期在10个月以下,相比较去年全年复产14条生产线的速度明显加快。不过,去年因排污许可不达标被强制关停的河北9条生产线中,只有长红玻璃一线得到点火允许,并于6月下旬进行点火,其他生产线尚未取得排污许可,短期复产无望。“金九银十”是传统销售旺季,生产厂家一般会赶在此前进行点火,而当前企业盈利普遍较好更会加快生产线的复产节奏。据了解,7—10月累计有7000吨/天的产能陆续释放,占目前在产产能总量的4.5%,其中70%产能集中在7—8月投产,对旺季市场形成较大的考验。
 
  浮法玻璃的窑龄最佳使用年限为5—8年,超过窑龄年限的玻璃生产线随时都有冷修可能。从近年玻璃行业发展历程来看,2010—2014年是平板玻璃的投产高峰,目前这些生产线已纷纷步入“老年”。当前在产的235条生产线中,2010年之后未曾冷修的生产线有33条,不算其中10条颜色玻璃,有23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窑龄超过8年没有冷修。但是,在较高的利润驱动下,厂家有持续生产的动力,会尽量延期冷修。只要有利润在,生产企业可能会尽量选择热修,不愿意承受冷修的成本。2017—2018采暖季,河北地区对玻璃行业提出限产15%的要求,其中包括生产和加工企业共计30家,以促进采暖季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在河北这样的环境敏感地带,今年冬季限产要求有望延续。不可忽略的是,限产针对的不只是生产企业,还包括加工厂家,而需求的同步下滑会弱化供给端限产的影响。
 
  截至7月底,国内净增加玻璃产能5610吨/天,复产的生产线中产能分布较为分散,已将去年因环保而关停的沙河产能补齐,甚至超过去年同期产能310吨/天。就未来复产计划看,沙河本地产能变化不大,而华中、东北地区的产能复产增多,为了保持区域间的销售平稳,各地价格之间的联动性依然很强。整体上看,虽然环保监管依然趋紧,对玻璃生产厂家的影响力度不大,但在未来冷修产能意愿减弱、复产产能增加的背景下,后期玻璃供给增加无疑。
 
  受政策面和资金面的双重收紧,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购房需求外溢,同时,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断提高,提升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30大个中城市数据显示,近一年来,一二线城市房屋成交面积整体有所下行,而三线城市成交依然较为活跃,加快了房地产市场的去库存步伐。截至2018年6月末,商品房累计待售面积约55083万平方米,相比5月末减少927万平米,累计同比下跌14.7%;待售面积总量已回归至2014年7月水平。
 
  2015—2017年货币安置化比例不断提高,货币化安置面积占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的比例从13.6%提升至21.3%,棚改货币化后,居民需要购置住房,同时会带动房地产相关商品的消费,尤其有利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不过,随着近期国开行对棚改项目审批收紧,对棚改安置方式从强调货币化重回以实物安置为主,后期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速度料逐步下降。同时,对于房价上涨较快的三四线城市,未来也将面临调控政策收紧的压力,打压投资性需求,让房屋回归居住属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开始,国内房地产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结束了2017年6月以来的下滑态势,连续两个月回升,而与玻璃需求较为同步的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数据却在持续下滑,2018年1—6月,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0.60%,延续了今年以来两位数的下滑趋势。下半年是房地产竣工高峰,据统计,7—12月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值占全年总竣工面积的60%以上,也就是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房屋竣工面积大幅增加,必然也会带动平板玻璃需求。近期不少玻璃加工贸易商已在陆续进行旺季备货,我们认为后期房地产需求仍将展现一定的旺季特征。不过,若房价继续大幅上涨,则面临进一步的调控收紧可能,房地产降温趋势难以避免,因此未来玻璃需求不宜过分乐观。
 
  后市展望
 
  5月底以来,随着玻璃行业会议的召开,各地现货市场得到提振,价格呈现小幅上行走势。目前临近传统旺季,下游备货需求将展开,玻璃厂家在低库存、高利润的背景下,更是倾向于抬高价格。从供给端来看,玻璃生产企业的复产意愿较强,后期多条生产线将会复产,尽管不少生产线窑龄已老,但在利润较好的情况下,厂家大概率会延迟冷修。由此分析,玻璃供给将明显增加,但相对于下游市场而言,目前一二线城市房价得到抑制,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对于房价过高的非重点城市,未来将面临楼市调控升级政策,同时,三四线城市在棚改政策转变下,去库存速度也将大幅放缓。
 
  下半年是房屋竣工高峰,玻璃需求将得到提振,预计贸易商的备货需求对玻璃期价形成有力支撑。然而,房地产总体的降温趋势已定,后市玻璃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同时,环保仍然是玻璃市场的不可抗力因素。不过,我们认为在去年集中停产事件之后,各厂家已加大环保支出,未来因环保问题而导致生产线再度大面积停产的概率不大。2018—2019采暖季很大可能延续去年的限产政策,但玻璃的刚性生产决定了开工率难以大幅调整。受环保影响,玻璃生产成本将继续抬升,生产环节利润或压缩。
 
  总之,当前现货厂家库存较低,在旺季季节性因素支撑下,玻璃期价有望保持强势,但换月之后市场高点预计难以再次突破1500元/吨。而随着供应趋于宽松,玻璃期价重心大概率下移。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