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玻璃行情的研判,核心在于供需和市场的价格情绪等行为。
在供给端,主要关注产能和产量,产能是供给研究的核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下,也会对产量有所调整,在短期的研究中,不仅要关注产能的变化,也要关注产量的波动。
在产能方面,2014年年中,在产产能达到一个高位后,受政策、行业利润、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产能处于高位波动的状态。在政策上限制新增产能的背景下,在产产能的波动更多的受限于开工率,而不是来自于新增产能。根据玻璃协会的统计目前的开工率在83.73%,如果参考历史的开工率,这个数据是偏低的,但是需要考虑的是,过去玻璃的总产能在2002—2015年间从3.3万吨/天增加到了17.3万吨/天,增长了424%,因此过去能够维持高开工率更多的是由于新增产能在不断投产。而目前在新增产能有限的情况下,目前的开工率应该来说已经不低了,后续产能虽有复产等预期,但总量上是比较有限的。而且目前很多的窑炉已经存在超龄服役的情况,一旦利润下降,生产企业悲观,则可能出现比较大量的冷修需求,但是如果利润维持较好,冷修的时间也会被进一步延后,因此即使对后市需求持悲观态度,那价格的下跌也会因为冷修等情况而使得价格的下跌是有限的。
而在产量方面,在短期会受利润和生产企业的情绪的影响。在2018年虽然玻璃现货价格表现比较一般,但是高额的利润使得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在在产产能大部分时间都低于2017年同期的情况下,产量却明显高于2017年同期。但随着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市场价格的下行,利润走弱(参考玻璃利润参考指标,该指标绝对值意义不大,更重要在于波动和相对水平),市场情绪上悲观情绪加重,产量近期下降较大,已处于近几年相对产量较低的水平。
在市场情绪方面,2018年受厂家挺价的影响,其实使得现货价格是存在“水分的“,也就是厂家采取主动增加库存的方法,使得价格在短期需求较差的时期不下跌,而厂家主动囤积库存,可以认为是短期的正的投机需求,而当厂家在去库存的时候,带动的就是负的投机需求,因此整个2018年玻璃市场实际上是如履薄冰,库存的结构性问题和价格的不够充分调整问题始终笼罩在整个玻璃市场之上。到了四季度,在对冬季需求比较悲观的情况下,在旺季末尾,主动降价去库存释放了一轮一直拖延的风险;在4季度需求超预期之后,2018年末玻璃市场并未出台大面积的比较大幅度的优惠和冬储政策,市场对2019年的预期又比较好;而在春节后,需求低于市场预期之后,贸易商等主动去库存;而在经历了2018年的玻璃市场之后,厂家也比较主动地下调价格,降低产量,充分反应了短期地供需矛盾。
从市场情绪和玻璃市场的价格行为来看2019年的玻璃市场更像是2016年的玻璃市场,市场对需求比较担忧,价格充分反应了短期的供需,而不像2017年和2018年的市场,2017年在供给侧改革的扰动下挺价运行,2018年则是市场出于对需求的乐观而挺价运行。
市场的情绪和价格行为反应在期货盘面就是基差问题。2016年和目前玻璃的基差都比较小,甚至短期内可以达到期货升水现货的情况,主要的核心逻辑就是在于现货市场的价格是充分调整的。而2017和2018年由于现货价格的“水分”较多,期货则大幅贴水现货,而不是保持低贴水的格局。
总结供给端的情况,首先产能增加有限,其次目前市场比较悲观产量水平较低,第三,潜在的冷修需求较大,但是否冷修取决于需求、利润和厂家的情绪等因素。
在需求端,虽然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对2019年玻璃的需求比较悲观,但是基于地产的大逻辑以及最终落脚到玻璃需求的细节上。笔者作出的综合判断为2019年玻璃的需求将会再次超市场预期,目前玻璃的需求已经可以维持库存不累,甚至可以去库存,而在贸易商环节投机情绪并不高的情况下,现阶段的玻璃的刚需已经可以维持供需平衡了。6月份之后,需求还将环比有所增加,7月底到8月底这段时间需求还将会有更好的表现,因此整体上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现货行情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期货市场将保持低基差甚至负价差运行的概率比较大,看涨1909玻璃合约。目前来看,2019年玻璃期货和现货市场更像是2016年的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