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足以抵御寒冬。近日,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发布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及确保平板玻璃行业运行质量的通知》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正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时期的玻璃行业影响明显。眼下,玻璃行业正努力通过自身及衍生品市场降低疫情对行业运行的冲击和影响。与此同时,郑商所也出台了相应措施,帮助玻璃产业更好地利用期货市场,帮助疫区企业渡过难关。
企业面临库存压力的考验
尽管已经到了初春,但在“中国玻璃城”的沙河却仍能感觉到阵阵凉意。没有出货车队,工业园区复工率不高,企业库存高企。
“虽然一季度是玻璃行业的传统淡季,但今年更加清淡。”河北长城玻璃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走在大街上看不到往日车水马龙的车队,鲜有运输玻璃的车辆。各行业虽已逐步复工,但因房地产建筑复工尚未启动,玻璃下游复工缓慢,部分已经开门的玻璃深加工厂仍显冷清。
目前沙河多数玻璃企业的库区堆放得满满当当,玻璃企业近几年来未曾有过当前如此大的压力。记者从河北正大玻璃了解到,公司一线库房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企业一直在想办法腾出库容维持正常生产。
“目前成品库存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峰,两条线的库存量已经超过去年三条线库存量的最高峰值。”河北正大玻璃副总经理庞溥军介绍说,往年玻璃企业都是储存一个月的纯碱(生产玻璃的原料)用量,而因为前期纯碱价格较低,今年企业储存了两个月的纯碱,目前玻璃厂的纯碱库存基本是饱和状态。
由于生产工艺的连续性特点,玻璃企业库存不断增加,库存压力加大,原材料供给矛盾凸显,加之市场运输不畅等因素,对当前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压力。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上游原材料行业和下游加工企业普遍未开工,再加上运输管制,物流停滞,造成了上游砂石类原材料供应紧张,下游加工企业复工时间全部延后10—20天。目前市场几乎是零需求,玻璃企业销售困难,现金流也难以保障。”在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看来,玻璃产业链上下游的产能产量都有较大的调节余地,而中间的玻璃生产企业需要不间断地投入和产出。他坦言:“当前阶段,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玻璃生产企业确实承受了很大压力。”
作为疫情重灾区,湖北省工业生产受到了较大影响,当地玻璃产业亦难独善其身。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受石英砂、纯碱、煤炭等原燃料供应紧张和下游加工业复工延期、物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省玻璃生产企业正常经营受到制约。
“因为玻璃生产的特殊性,生产线不能停车,但湖北省作为疫情重灾区,下游加工企业暂未复工,各生产企业都处于库存高速增长的状态,全省浮法白玻的库存大约在900万重箱。”据湖北省荆州市亿钧玻璃期货部负责人周常辉介绍,目前亿钧玻璃生产运行正常,但有部分岗位人员回家过年后因疫情无法返回,企业运转不便。
周常辉表示,受疫情的影响,现在主要的矛盾是库存持续增长和需求恢复迟滞。加之当前湖北省的玻璃企业还面临一线人员短缺、原料短缺、产品出库不畅、资金回笼日益减少等难题。
光大期货分析师张凌璐介绍说,湖北省玻璃企业对纯碱采购多以长协为主,但最近实际发运仅有铁路运输。湖北地区的船运、汽运均处于停滞状态,导致当地玻璃企业难以维持纯碱的正常库存水平。
产业链积极应对行业难题
目前,玻璃产业链企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行业难题。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下称玻璃协会)发布的相关文件也表示,一季度本来就是玻璃传统的淡季,市场启动一般是从二季度开始,企业大多已经形成了制度化的应对之策。
目前行业遇到较大的库存压力,总库存已经超过去年同期的一倍,而缓解库存压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减产、限产。玻璃协会要求,各生产企业所有在产玻璃生产线从2月26日开始,按照年设计能力至少限产10%,到3月26日为止。同时,对即将到期的生产线提前安排冷修,具备点火条件的生产线延期复产。“通过主动限产,一方面,减少了日益增加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减轻了原燃材料等资金方面的压力。”玻璃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当前玻璃产量已有所减少,部分企业受到原材料限制开始限产、减产,最高限产达到30%。
虽然身处疫区,但周常辉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地玻璃产业链企业仍保持着积极心态。“现在各个生产企业,一方面,限产减少产出;另一方面,加大整合仓储力度,腾出更多库位。”他表示,在汽运受管控基本停止的情况下,湖北玻璃企业增加了其他方式(例如,水运)的出货力度。另外,通过延长冬储保价时间,提振经销商信心。
在焦勇刚看来,库存压力将是抑制后期价格走高的主要因素,玻璃企业通过主动减产、限产或是推迟点火计划、窑炉末期的生产线提前放水冷修等措施减少产能,这将对推动行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部分玻璃企业也开始积极寻求库存转移的渠道,例如,租用企业周边闲置的库房用于存货,或者先转移到贸易商仓库,来降低存货受损的风险。
据介绍,目前多数玻璃企业借助各种渠道,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多渠道协调解决原料供应。部分企业自觉减产、限产降低原料消耗和成品产量,协助下游客户办理车辆通行手续,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阶段,玻璃企业能做的就是从调控自身生产节奏上做文章,保持好库存,维持好公司现金流稳定,等待疫情结束。”河北望美实业集团期货部负责人霍东凯表示,当前企业心态比较乐观,对疫情结束后的市场依旧保持着期待。
在危难中,企业只有积极自救才能存活下来。目前来看,能够解决好原材料采购压力、产成品库存压力、资金压力这三方面的问题就是玻璃企业最有效的自救措施。
“疫情对玻璃行业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实际上也考验了企业的产业链布局。”焦勇刚坦言,相对完善的下游产业链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转化一定程度上消化巨大的原片库存压力,行业节奏恢复正常后,这些企业可能会率先复苏。连续多年的环保政策已经显现出玻璃砂石类原材料的紧缺,以及价格持续上涨的局面。因此,提前布局上游矿山、纯碱等主要原材料的玻璃企业,在这次疫情中也显示出了明显优势。
期货助企业从容应对“大考”
实体企业与玻璃期货的紧密结合让不少玻璃企业看到了业态发展的新思路。除了调整生产节奏、拓宽原材料渠道外,积极探索利用期货工具,不仅可以做到未雨绸缪,还可以帮助玻璃企业更加从容防范或化解潜在的经营风险,从实质上实现企业自救。
焦勇刚认为,有条件有能力的玻璃企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是规避库存贬值风险的较好渠道,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单靠现货市场难以避免的一些风险。
霍东凯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目前的情况下,玻璃企业库存压力大,远期或面临宏观刺激、产能压缩等情况。其一,可根据自身生产成本情况,择机锁定利润;其二,可继续降低拉引量,远期进行买入操作,转移产能,以时间换空间。他分析说:“就纯碱企业而言,目前纯碱厂家库存巨大,运输限制下产成品无法销售,并且纯碱盘面目前处于升水状态,完全有机会也有理由进行保值,适时平仓或交割都是很好的选择。”
记者了解到,河北德金玻璃有限公司1月20日通过期货市场卖出交割玻璃1.6万吨,相当于企业15天的产量,对疫情导致的销售受阻、库存上涨等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湖北地区有些玻璃企业在春节前后将玻璃和纯碱通过期货市场卖出,锁定销售价格,管理存货风险。由于操作得当,部分企业在期货市场卖出的货物因春节开盘后玻璃价格下跌获得了一定盈利,缓解了部分资金压力。
“对玻璃生产企业来讲,玻璃原料中价格波动较大的是纯碱。湖北地区部分玻璃生产企业为了降低资金和库容压力,与周边碱厂合作,针对纯碱采购采用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策略。”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表示,其他地区的玻璃企业为了保证连续生产,一般会储备适量的纯碱,库存天数在两周到三个月不等,而原材料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了风险。
正大玻璃往年春节都是储存一个月的纯碱用量,但这次却储存了两个月的量。“2019年,由于纯碱产业技术升级,纯碱产能增加8%,玻璃企业由于环保等因素,产能下降9%,致使2019年整体纯碱价格处于弱势。2019年年底,纯碱价格跌至1500元/吨,处于近几年低位,部分纯碱企业微利,有检修挺价的预期。”庞溥军告诉记者,正大玻璃考虑到纯碱价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并且低于过去几年的采购成本均价,故加大了纯碱的库存。不过,后面疫情的严重性逐渐显现,大宗商品有降价预期,企业的纯碱采购大于常备库存,面临较大的贬值风险。
据介绍,2019年12月31日,正大玻璃与碱厂签订合同,订购纯碱现货。由于期货盘面升水较大,在测算交割费用之后,期货价格在1638元/吨时,企业开始抛出超过常备纯碱库存部分的量,后期加仓,持仓均价为1650元/吨。“春节期间疫情加重,大宗商品价格有降价预期,在期货市场恐慌情绪下,春节后开盘第一天玻璃期货价格跌停。后期,由于了解到部分纯碱企业有检修,并且期货价格跌至1450元/吨后不再下跌。因此,企业在期货价格1517元/吨时平掉期货头寸,留着现货头寸。”庞溥军说,最终正大玻璃并没有因为疫情影响形成现货的亏损,还因参与期货增加了83元/吨的收益,变相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同样,望美实业集团春节前夕也评估了纯碱市场的高库存情况和期货盘面高升水现状,在纯碱上进行了期现套利。“企业在买入纯碱现货的同时做空纯碱期货,在1650元/吨以上的位置开始做空。春节后由于疫情影响的叠加,纯碱期货价格迅速下跌,修复了基差。同时,前期买入的库存纯碱几乎用完,我们在期货盘面上适时平仓获利。”霍东凯表示,期现货同时平仓,所得利润以补贴生产经营。
疫情下,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发挥了有效作用,期货这条新路径也逐渐成为玻璃产业链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关键。
郑商所支持疫区厂库渡难关
在此情况下,郑商所密切关注疫区指定交割仓(厂)库业务开展情况。为切实解决当地玻璃企业的实际问题,郑商所对湖北地区及时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全力支持疫区玻璃厂库渡过难关。今年年初,针对疫情蔓延,郑商所发布了《疫情期间指定交割仓(厂)库有序开展相关业务的要求》。为更好地支持湖北省企业渡过难关,郑商所降低玻璃交割厂库保函担保比例。
记者了解到,受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都采取了“要求非紧急、非必需类企业推迟复工时间,加强部分道路交通管制”等措施。湖北省作为玻璃的主产区之一和疫情最重区域,省内玻璃交割厂库汽车运输受限比较严重,现货销售渠道受阻,导致库存不断增加。上下游管控措施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原材料进不了企业,同时成品玻璃面临胀库风险。
据统计,目前湖北省内玻璃现货库存达30万吨,创历史新高,现金流紧张,销售压力持续上升。为保窑炉,若将来上游原材料供应不上,湖北地区的玻璃企业可能会采取将成品玻璃砸碎重新生产以保窑炉的措施。为此,当地玻璃厂库希望交易所可以增加信用仓单额度、降低银行保函比例,使湖北省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更加便利,缓解现货胀库压力。
据了解,玻璃期货采用全厂库交割方式,注册仓单时采用现金或银行保函担保的方式。由于银行保函担保比例需要覆盖玻璃仓单的货值和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在玻璃期货上市时,郑商所对玻璃厂库仓单的保函比例统一设定为130%。“考虑到目前湖北省企业实际困难,经论证,郑商所将所有玻璃交割厂库仓单银行保函比例由原定130%下调至110%。”郑商所相关负责人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之所以将所有玻璃厂库银行保函比例调低,主要是考虑到产业链企业的实际困难。同时,自2005合约起,玻璃交割基准品改为大板,湖北地区大板产量占比在60%以上。”上述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对于一些玻璃企业来讲,利用期货合理去库存成为一种选择,为了服务企业,缓解玻璃行业尤其是湖北省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所以降低了保函比例。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风险可控和市场平稳运行的前提下,下调玻璃交割厂库保函比例和视疫情发展情况增加湖北省玻璃交割厂库的信用仓单额度,是郑商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举措。这一举措将有利于促进湖北省交割厂库去除现货库存;有利于玻璃生产企业以合理价格将现货库存抛至远期合约,缓解其销售压力;有利于减少疫情结束后玻璃价格大跌的风险,便于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