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年底,如果你再问他今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何,恐怕他会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即使不告诉你“好极了”,也会低调地再次回答“还好”。只是这次的“还好”比2月底的“还好”,涵义已大不相同。
当然,这种心态的变化,也是全国大部分平板玻璃企业负责人今年的遭遇,只是在湖北的、华中的玻璃企业负责人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而已。
疫情下的自助和他助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多个行业停工停产,但由于平板玻璃行业的特殊性,仍处于正常生产。库存持续增长和需求恢复迟滞两大难题都令平板玻璃企业负责人头疼。
3月5日,全国浮法玻璃企业统计库存已达8600万重量箱,且还在持续累积中。玻璃主产区之一湖北同时也是主要疫区,库存高达1000万重量箱。
受石英砂、纯碱、煤炭等原燃料供应紧张和下游加工业复工延期、物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省玻璃生产企业正常经营受到制约。除企业想办法减产量、延长冬储期等措施外,相关部门及其他机构都开始想办法助力企业走出困境。
2月28日,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积极协助下,一艘装有2万重量箱玻璃原片的货船,满载湖北明弘玻璃有限公司的玻璃原片,从沙洋新港码头开往杭州。据《中国建材报》社记者了解,当时该公司聘请了天门、安徽、河南等地船务公司20余艘运输船,每艘可装载1.2万至2万重量箱玻璃原片。
3月16日,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工率93.12%,产能利用率95%。3月23日,该公司的石英材料及制品生产线已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产能利用率占满。
此外,在疫情期间,郑州商品交易将所有玻璃交割厂库仓单银行保函比例由原定130%下调至110%,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玻璃行业尤其是湖北省企业的现金流压力。此外,玻璃2005合约还帮助湖北企业销售现货库存近9万吨。
华中“破百”,效益大增
在地理学上,华中一般包含河南、湖北、湖南三省,而在玻璃行业,湖北常常作为其代表出镜。在湖北,玻璃原片厂家有武汉长利、荆州亿钧、三峡新材等,台玻、南玻虽在当地也有布局,但由于它们主要生产高质玻璃,对玻璃原片市场影响不大。
市场需求不足,是制造业企业疫后重振面临的较大困难。在当地部门的帮助,长利玻璃两次参加武汉制造市场循环供需对接会;随着下游企业复工复产的陆续推进,湖北平板玻璃企业销售很快有了起色。
据《中国建材报》社记者了解,湖北虽然本地建筑业对玻璃消耗量相对较高,但由于深加工率不高,因此比较依赖外销,外运比例近些年一直保持在50%以上。依托长江水运价格优势,湖北地区玻璃销售半径更大,可延伸至华东、华南甚至东北地区,而水运成本只相当于汽运的1/3至1/2。
疫情期间积累的库存虽然迫使华中玻璃企业在今年一段时间内低价出货,但立秋之后,随着建筑市场旺季到来,及贸易商和中间加工厂的积极存货,厂家库存下降明显,华中玻璃企业涨价底气也开始变足。继华东、华南地区厂家玻璃价格“破百”后,华中地区的玻璃价格也开始“破百”,白玻售价超过100元/重量箱。
“十一”长假之后,河北沙河地区的库存率先再次快速下降,北方贸易商进行了第二轮大规模地补库,而湖北反而因为价格较高,出现了连续累库的情况。不过,这些并不影响今年湖北玻璃企业效益大增。
因今年光伏玻璃走俏,长利玻璃洪湖有限公司的特种玻璃生产线(该公司人员将其称为“光伏线”)今年产品销售情况较好。该生产线采用“一窑两线”浮法工艺,生产的2.0mm至1.5mm玻璃系列产品,能满足光伏、家电、汽车、制镜等行业需求。
“蛰伏三年,今年收获。”长利玻璃销售部门有关人士坦言,在这之前,公司在这一产品的技术和市场进行了多年探索。
主产区的未来
5年前,华中玻璃企业不敢想象今年的行情。2015年,华中市场面临的生存压力似乎是较严重的。西南地区玻璃自产能力提高、部分深加工需求外流、东北玻璃的直接和间接冲击,都对2015年的华中玻璃市场形成困扰。部分企业人士称当时武汉玻璃销售半径已经从500公里萎缩至300公里。“举步维艰”“四面楚歌”,成为当时很多行业人士对这一地区玻璃市场行情的判断。
在2015年江苏华尔润倒掉之前,华中的玻璃很难进入华东市场。但华尔润破产后,华中玻璃迅速经由长江水运迅速补上,占领了华东地区中低端产品市场。
湖北目前是华中市场平板玻璃产能较大的地区,也是国内第二大的玻璃产能聚集地、玻璃基准地。近年来,随着湖北省内平板玻璃产能的增加,这一区域玻璃价格开始低于河北沙河。
湖北玻璃生产线条数少,但单条产量大,目前面临的环保停限产风险和压力均要小于河北。不过,很多业内人士担心,平板玻璃产能集中的湖北会成为第二个“沙河”,因产能过剩和环保要求而出现一轮去产能过程。
据了解,目前华中地区很多玻璃生产企业主要采用低硫石油焦作为燃料,并通过安装环保设施实现烟气达标排放。未来,随着行业内外人士对石油焦这一燃料的继续否定,华中玻璃企业的燃料成本和环保投入恐怕也会增加。到那时,这一地区的原片价格也不会再落于人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