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
建筑依附城市而建,城市源于建筑而生。建筑物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对碳排放有着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对环境产生连带效应。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行业产生的碳排放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占比很高,几乎达到一半,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行业。近年来能源界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建筑节能是各种节能途径中潜力最大、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不足之间矛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建筑低碳化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趋势和未来的实践标准。
建筑的碳排放,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建筑材料与设备生产和运输阶段;
建筑施工阶段;
建筑运营阶段;
建筑拆除阶段。
建筑部门的碳中和策略,包括在生产、施工、运营、拆除等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持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控制建筑存量规模;
持续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建筑能效;
促进建筑部门深度电气化,包括采用电动热泵供暖、炊事电气化等;
推动场地内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零碳能源利用;
通过高质量建设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采用绿色建材、本地建材,降低建筑的隐含能耗;
采用低碳结构体系,以及绿色施工方式,降低施工碳排放;
继续完善家电能效标准和标签计划,纳入智能技术以实现系统节能;
部署智能技术,以改善需求侧响应和电网灵活性。
资源循环利用
零碳(低碳能源供应,零碳平衡,隐含碳抵偿,收支和验证)
零碳建筑应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净零排放的建筑,目前阶段可以在运营阶段实现净零排放的建筑作为零碳(运营)建筑。
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可分为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
直接碳排放指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如直接供暖(燃气壁挂炉、自建锅炉房等)、炊事、生活热水、医院或酒店蒸汽等导致的燃料排放;
间接碳排放指外界输入建筑的电力、热力导致的碳排放,其中热力部分包括热电联产及区域锅炉送入建筑的热量。
应对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最关键的技术策略就是:
提高能效;
现场可再生能源利用;
深度电气化;
零碳电力系统(场外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