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人民日报:建设制造强国,把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0 浏览次数:18

       从2012年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就,见证我国制造业发展实现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链更加完整,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历史与实践表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强调“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提出“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要求“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打牢大国制造的坚实基础、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4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力和实力不断增强;从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到5G手机2021年出货量达到2.66亿部,我国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到2021年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我国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年奋进,制造强国建设开启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看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形成历史性交汇;看短板,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部署,继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活力、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目标。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目前,我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0.85%增加到2021年的1.5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同时,已布局建设2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建设125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大幅提高。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才能让中国制造“骨骼”更强健、后劲更充足。

       前不久,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我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标准和供电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国际空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必能为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