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来了!绿建热点速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11 来源:绿色之声 浏览次数:18

       人民银行发布三份例行调查问卷报告,从宏观经济热度、贷款总体需求等方面分析当下经济感受,展望未来经济预期——

       《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货币政策感受积极,贷款总体呈现需求上升态势。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19.9%,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59.0%,货币政策感受指数升至高位为72.3%,下季度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72.7%,高于本季度0.4个百分点。

       《2022年第三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指出,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下降,出口订单上升。原材料购进价格感受指数为56.7%,比上季度下降11.4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为42.2%,成本和产业链优势对我国出口份额形成支撑,预计四季度出口增速仍存韧性。

       《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发布,居民买房意愿有所回升,认为房价将继续上涨的居民比例继续降低。四季度17.1%的居民打算购房,高于二季度的16.9%。

       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明确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标准化、加强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技术标准、加快完善氢能技术标准、进一步提升能效相关标准、健全完善能源产业链碳减排标准六项重点任务。

       外汇局发文表示,将持续完善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助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贝壳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十一”假期重点监测的50个城市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同比增长约54%,九成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成都、厦门、佛山、苏州等城市成交套数超过去年同期的两倍。

       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今年5月以来,杭州、南京、沈阳、保定等近40城楼市政策中特别提及多孩家庭住房需求,包括且不限于增购房指标、发补贴、提贷款额度等。

       中钢协数据显示,9月下旬,钢材日产222.12万吨,环比增长5.88%,受下游地产、基建需求提振影响,钢材市场迎来“金九银十”旺季周期。

       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迎年内首次搁浅。欧佩克+宣布大幅减产提振油价,国际原油价格创3月份以来最大单周涨幅;国家发改委发文,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美国9月出港货船装载液化天然气达630万吨,其中近70%被运往欧洲,同时天然气价格涨至7.88美元/百万英热,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德国124名首席财务官的调查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企业家认为当前德国情况糟糕或非常糟糕,其中化工、房地产和汽车行业业务前景尤其悲观。

       新西兰经历有记录以来最温暖和最潮湿的冬季,平均气温比1981年至2010年的均值高出1.4℃,天然雪大量减少、岩石裸露。气象学家称,山区的雪季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短。


       持续近三年的疫情,叠加不断加剧的地缘冲突,导致全球经济制裁、贸易脱钩、能源危机、金融动荡等一系列事件频发。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孙中山先生也曾有“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名言。在世界走向愈加不确定的背景下,这两句话值得深思。尤其是企业,不能按照过去的经验做事,只有符合时代需求,才能顺势而为、借势而成。今天,我国建筑业的低迷与风险有目共睹,那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在哪呢?

       从国家的规划层面分析,我国的“双碳”目标就是时代之需,不仅涉及到能源安全,也事关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未来数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建筑业只有践行“双碳”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转型之路,才能把握巨大的市场机遇。

       “双碳”目标主要着眼点在建筑、交通和能源三大领域。在汽车领域,国家持续推动传统燃油车企加速向新能源转型,2022年实现了全球逆袭。在以风光等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领域,我国已拥有独步天下的产研发实力。而在建筑节能领域,我国才刚刚起步,绿色低碳的全产业链只是在局部实现突破,全行业产业集群、生态循环、智能建造、“闭环式”降碳管理的发展模式还未形成。

       那么,我国建筑业如何实现从设计到应用全链条绿色低碳呢?以行业标杆国家建筑节能国际创新园为例,在建筑低碳方面进行产、学、研、展、拓的探索,其全产业集成系统体系相关成果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广建筑节能,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标准制定,并在后续不同时期进行了修订。但过去建筑节能未成为强制标准,导致并未真正大面积实施。数据统计,我国超过600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中,有绿色标志的建筑只有50亿平方米,而且以低星级为主,达到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只有1000万平米左右。可以说,我国存量建筑基本以高耗能建筑为主体,庞大的体量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痛点和难点。

       为解决这些难题,国家建筑节能国际创新园在2012年就开始了存量建筑的节能改造,并于2014年将这一成果成功应用于实践。经过八年的测试,各项节能数据至今仍运行达标,不仅为建筑减碳改造提供了品质把控,也为后续城市更新建立了一条堪称完美的生态产业集成链体系。

       2016年,国家建筑节能国际创新园又引入房地产合作伙伴,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社区---列车新城,其健康生态、节能低碳的运营效果,成为央视宣传报道的重点,也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的样板示范。

       住建部曾评价“超低能耗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场革命”,它需要建筑业重构底层逻辑。也就是说,超低能耗建筑在设计、材料、建造、后期运维阶段都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服务链体系。其发展既能得到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也能实现行业优先发展的溢出效应。因此,谁先掌握行业技术、谁具备行业迭代升级能力,谁的溢出效应就越大。

       在建筑业低碳转型的进程中,特别需要一批像国家建筑节能国际创新园这样敢于身先士卒的主体,将成功经验传导给整个行业,进而传导给市场和消费者,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唯有如此,建筑绿色低碳的理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而这一愿景也会“反哺”建筑业发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