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省、市(地区)相继出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绿建行业,各地都明确了哪些新目标?
重庆:实现“六个显著提升”,建设现代化新重庆。
推动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扩大消费需求,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消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消费。
推动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实施112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以城带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千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
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2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600万平方米、棚户区10万户。
江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快高品质智慧社区试点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7.56万户、城镇棚户区13.2万套。
开展绿色提升战略。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绿色建材推广、家装下乡等活动。推进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计量能力提升的指导意见》,提出企业应配备碳排放计量器具,建立健全企业碳计量体系,为企业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营造企业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环境。
上海市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覆盖气候系统、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领域知识体系。
广东省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推行绿色施工,编制实施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设计标准,开展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鼓励农民自建房参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河北省印发《中国式现代化河北绿色智能低碳建筑场景行动方案》,提出提升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工作的多年度任务目标,全面实现建筑绿色智能低碳发展场景。
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指出,亚洲的碳排放约占全球一半,过去20年里温度攀升幅度最快,要扭转趋势急需推动环保产品和绿色业务。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重点提出,我国将开启立足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全力孵化出一批高产业链附加值的品牌美誉度企业,在全球竞争的大格局中做大做强,到2025年形成一大批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
目前,我国制造业经济规模已达到全球产能的30%,数量的提升空间有限,唯有从数量扩张型转化为质量效益型,才能转型为发达国家。
从《纲要》涉及的品牌内容看,最关键的就是要维护品牌质量并提升效益。从品牌维护角度看,国家为保护优质品牌发展壮大,将加大打击复制、模仿及侵权等行为,持续为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获取品牌溢价保驾护航,从根本上杜绝模仿、复制乃至抢注商标的行为,彻底扭转企业不愿意去创新、不愿意去打造长期品牌,而是喜欢急功近利、专注于眼前利益的短时局面。推动品牌建设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随着国家低碳绿色政策的陆续出台,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有了更高要求。在新一轮建筑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拥有超低能耗智能建造全产业集成系统的企业,已经加快了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步伐,通过研发被动房新品类,引领建筑市场的创新,逐步拉开了同质化竞争。比如奥润顺达集团,先后完成了延庆冬奥村、奥运媒体村、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国工程院综合楼、雄安新区城乡管理服务中心、三亚半山半岛、G20蒙古亚欧峰会、科威特王宫等多项国内外重点工程。同时,打造出了中国首座装配式超低能耗集成示范建筑、被动房专家公寓楼、国家绿色智慧建筑示范中心、被动房综合社区列车新城等诸多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案例。目前,奥润顺达已为数百项被动房工程提供技术服务与核心产品,积累了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单体建筑、公共建筑等不同类型新建建筑,以及老旧房屋改造的“临床实验数据”,持续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国低碳建筑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在建筑高质量发展中,被动房具有恒温、恒湿、恒氧、恒静、恒洁五大舒适特点,实现了除霾、分解去除甲醛、注入负氧离子的健康功能,以90%以上的节能率,为我国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面系统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人民对健康舒适的需求,打破了建筑高耗能与低碳生态建设保护对立的发展束缚,也展示了我国在建筑领域的减碳决心,直接推动了房地产转型破局。
随着被动房示范项目被大众认可和接受,过去很少在该领域投入技术研发的企业纷纷入行,但因缺乏技术专利支撑和全产业链系统制造实力,逐渐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如偷换概念、跟风模仿的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其造成的恶果已开始显现。《纲要》的出台,将从根本上守住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质量”口碑,杜绝该领域形成“钟馗”未到、“李鬼”横行的局面。只有通过发展质量过硬、优势明显的中国品牌,才能让自主品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进而引领消费升级,推动建筑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