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夹杂物缺陷比较复杂。在高温状态下,无法直接观察,仅凭化学反应条件而分析一种缺陷的产生机理非常困难。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推证,更多是依据缺陷成份和原料、耐火材料成份,再加上温度条件和压力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推证。大多情况下,通过推证方式得来的解决方案在实施中效果不明显,需要多种推证结论得出的措施来解决,才能将问题逐步解决。
铝质缺陷特征比较明显,一般都会带尾巴,拖着一条长长的细线。在偏光显微镜下,兰和黄色明显。铝质耐火材料因为经高温多会出现霞石缺陷。
这种缺陷中未熔物许多人会认为是硅质缺陷。但根据定量化验分析结果,其氧化铝含量高达67.4%,从原料角度来讲,没有那种原料中氧化铝含量达到20%以上。那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耐火材料剥离或者熔蚀造成;另一种原料中带入了高铝杂质。针对原料中混入高铝杂质的可能,必须分析可能那种缺陷的来源。一般情况下纯碱、芒硝和碳粉都可以剔除,这种大多专用袋装。当然有些企业会用临时袋子装碳粉,应该说也不会有问题,除非袋子装过耐火材料或者铝土矿等东西。
容易被怀疑的是长石,它是被用来给玻璃提供氧化铝的,生成这种缺陷存在三种可能,有可能是粒度超标而难熔,另一种可能是成份波动比较大而生成难溶物,还有种可能是夹杂了难熔杂物。长石粒度一般都是24目筛余物为零,如果粒度小于此目数,是不会发生问题的,这个可用多批次筛检排除可能性。成份是否稳定和在标内,以及与配方带入量有多大差异更容易验证,经过成份分析,一目了然。难溶物很难发现,可以用排除法,就是用什么方式运输的,是袋装还是散装?散装容易受污染。再看用什么车运输的,是专用车辆还是另配车辆。零配车不容易掌握其运输物资情况。
砂岩,白云石和石灰石跟长石一样,都有可能受污染,具体排查跟长石一样。根据运输条件具体分析和判断。比如是专用车辆,还是零配车,以及这三种料怎么入的。对三种料筛检粒度什么情况,都要仔细核查。
耐火材料熔蚀主要因高温下配合料飞溅到胸墙上形成玻璃相液滴,然后流淌到玻璃液中,因粘度相差巨大,而成拖尾巴的透明疙瘩。这种缺陷容易被认为长石熔化质量问题。它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到根本原因是窑内气氛造成。
要解决这个问题,注意1#碹顶温度偏高所致。降低1#碹顶温度,这个问题自然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