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共成长

——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光辉60年有感

◎ 张人为

我国平板玻璃工业伴随祖国母亲的巨变走过了光辉的60年。回顾这60年,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们感恩祖国、赞礼祖国、决心继续奉献祖国,忠诚服务于行业!
我作为结缘平板玻璃工业五十一载的行业一员,对行业充满着深厚的感情,深深怀念共事过的老领导、老同事,也喜结了许多新同事、新朋友。虽然我对行业一路走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验、波折和教训,不尽知晓很多,但仅亲身、亲眼所历也让我激动不已。
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建国之初只有秦皇岛、大连和沈阳3家国营平板玻璃厂,年产量仅92万重量箱。依靠这3家老厂挖潜改造,经国家改善工业布局,又建设了不少新厂。经过30年艰苦努力,到1979年,我国平板玻璃年产量增加了20余倍,达到了2083万重量箱,但依然是供不应求的态势。此间最具深远战略意义的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自力更生精神,采取产学研和干部、科技人员、工人三结合的方式,1971年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第一条浮法试验线在洛阳投产。进而不断改进完善,终于在改革开放后的1981年经国家技术鉴定,成为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这是对我国平板玻璃工业技术进步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回想这30年的历史,我至今深深怀念建材部、局领导同志高瞻远瞩为行业长远发展所建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和科技研发体系,也十分怀念和牢记着国营企事业单位和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全体职工在艰苦环境条件下的无私奉献。我作为参与者、后来者和继承事业的一员深深地感激他们,牢记着他们的功绩。没有这30年打下的基础,也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我国平板玻璃工业的大发展、大进步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60年的后30年,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
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从行业不同单位和岗位上的人们歌颂行业成就可以举不胜举,但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得以巨变的源泉在于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所提供的旺盛市场需求,其根本是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发展模式”充分显现了它的生命力和光辉。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资本资源、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共同作用。我们审视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大发展的这30年历程,可以分述这些要素是如何作用于行业发展的。
一、市场。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强劲拉动了平板玻璃及其加工玻璃的大发展。只要看从进入新世纪的前8年新增浮法生产线126条、玻璃产能3.7亿重量箱、加工玻璃像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就足以让人信服。但是行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也往往是我们在决策上脱离了市场需求所致的盲目发展。阶段性产能过剩导致行业的周期性亏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屡见不鲜了。
一个成熟的产业和企业家应该充分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掌控上,既不为眼前利益引发投资冲动,又要为长期发展前瞻地作出布局。
二、资本和资源。改革开放前,我们想发展但苦于缺少资本,那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有国家投资和信贷单一渠道。现在投资多元化,社会各产业和金融资本源源不断地向盈利产业集聚。只要有能赚钱的项目不怕筹不到钱。应该承认,社会资本要寻求好项目也是很不容易的。平板玻璃行业虽然说不上能赚大钱,但其投资利润率往往高于社会平均投资率的几率也并不稀少,这就带来了盲目投资的风险。
资源是发展的硬条件。我总结了建材工业包括平板玻璃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近10多年来我一直强调,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我们有3个薄弱环节:一是原燃材料,二是耐火材料,三是专用机械装备。这些年来在这些方面都有较大进步,不然玻璃熔窑的寿命何以成倍延长、浮法成套装备立足国内并成套出口国外、硅质原料的改善和基地化使熔化质量和玻璃成品质量大幅度提升?!由于燃料类别间的价格差异,寻求在低价燃料产地建厂又是一个新动向。
我们还是要靠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来提升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材料设备的质量和水平,要围绕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自主研发新的技术装备,其发展空间还是相当可观的。
三、技术。我始终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水平最终要由科学技术水平决定。试想,如果没有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主开发的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我国的平板玻璃工业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吗?在当今204条浮法生产线中,90%是靠日臻完善的洛阳浮法技术建设起来的。如果都靠引进国外技术建设,我们要支付巨额的引进技术成本,根本不可能有现今的发展规模、速度和大批人才的培育成长,更会使发展受制于人,后果不堪设想。行业的各玻璃企业受惠于洛阳浮法技术,我们应该深深感谢国家为我们提供的发展条件,感谢前辈们为我们发明的技术成果。我们有责任响应国家自主创新的号召,在生产实践和研发中将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的水平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并驾齐驱于世界市场。   
要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潜在的、未来的需求,不断靠自主创新开发节能减排、环保新技术、新装备,开发新功能产品,特别是平板玻璃膜技术和工艺装备的研发将大有可为。
人才当然更是发展的重要要素。试想从30年前只有几条浮法线到至今的204条浮法生产线,我们成长起来了多少科技人员、多少技术工人、多少管理干部。我们出口国外(包括正在执行中的)20余条浮法生产线培养了多少外向型的人才。我认为,当前我们还是要花大力气从生产第一线的实践中、从研究开发的实践中培养、培训人才,特别是提供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大学里的材料学院要鼓励毕业生以去工厂工作为荣,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状况下加上行业经济周期处于下行阶段的叠加,凸现困境状态。市场需求萎缩所致的行业下滑对各行各业都是共同的,但我国平板玻璃工业所特有的问题是,由于部分企业投资冲动的盲目发展所致的阶段性过剩,加剧了行业的困难,加重了经济亏损。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长期看好和在国际金融危机状况下,我国经济作为一枝独秀企稳回升,我们应对平板玻璃及其加工玻璃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我坚信,行业在今后二三十年内还会是一个充满朝气、有稳定发展前景的产业。
首先,城镇化和提高人民居住质量水平,特别是低碳经济下的节能建筑要求,将是一个长期任务,对行业来说是最好的市场机遇。目前,我国约45%的城镇化率距离国际市场平均水平还有20多个百分点之差。节能建筑不解决门窗节能,就不可能解决围护结构的节能,所以中空玻璃、Low-E中空玻璃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家庭装修、家具生产都将激活玻璃需求,建筑业依然占行业最基本、最大的市场需求份额。
其次,行走工业、新能源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对特种平板玻璃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市场也会有广阔的前景,不可小视。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一系列平板玻璃深加工新产品将开辟新的市场领域。
待条件具备时,转移国内平板玻璃生产能力在国外合资建厂也将增加可能性。
如此等等,足以说明市场前景是好的,但不会是这些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而将是更加趋于稳定的发展。
当前阶段性产能过剩下的行业困难要得以缓解以至解决,我认为,就是全行业要充分吸取发展的经验教训,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抑制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宏观调控新措施在行业贯彻落实。限于篇幅,我仅点几个题目:
一是以有形和无形的两只手调控好总量,较好地解决供需失衡的问题。要以有力的措施抑制盲目投资、无序建线,同时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过剩”首先要削减落后产能的过剩。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即将出台的抑制产能过剩的有关文件。
二是加快结构调整。要支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壮大,使之成为行业科学发展和并购重组的脊梁。在当前的行业困境下,企业两极分化加剧,我认为这是好事,它将为日后行业重组创造条件。企业在竞争中,有该破产淘汰的、有被并购的、有转产的,核心是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调动优势企业并购重组行业的积极性,走出实质性的步伐。在重组下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行业技术和产品结构,使之优化升级。

三是协会要发挥服务职能,在推动行业企业自律方面尤其要做好相关工作。我们虽然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但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工作并提高质量和成效。
Copyright 2007-2008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7132号
联系我们:boli@glass.org.cn;glass@glass.org.cn
电话:010-68330662 传真:010-6834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