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展 历 程》

我国玻璃工业60年的发展,经历了解放初期恢复生产时期、自行建设时期、开发浮法技术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是制造玻璃的文明古国之一。回首历史,我们可以将中国玻璃工业的发展追溯到14世纪末,郑和出使东罗马帝国时,携工匠回国,在广州用手工吹泡摊平法生产平板玻璃;1906年从国外购买设备、材料、用半机械的吹筒摊平法先后在山东博山、江苏宿迁、湖北武昌和汉口建成了平板玻璃厂;1922年,秦皇岛引进佛克法有槽引上工艺建设了我国也是亚洲第一条机制平板玻璃生产线,1924年投产,以后相继在大连、沈阳也建成了佛克法生产线。1949年,我国仅有秦皇岛、大连、沈阳这3家工厂生产平板玻璃,年产量92万重量箱。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平板玻璃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国家首先恢复和改造了上述3家玻璃厂,并续建上海耀华玻璃厂。充分发挥老企业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的支撑作用,促进行业快速发展。
我国从1953年开始自行设计、 研究开发、自行制造设备的历程,相继建成了洛阳、株洲、昆明、蚌埠、杭州、厦门、宿迁、兰州等有槽引上法玻璃厂,并先后试验成功无槽引上工艺、浅池平拉工艺,建设了秦皇岛、上海、太原无槽引上和一大批小平拉生产线。1978年,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达到1784万重量箱,约是1949年的19倍,平均年增长率10.8%。
第三个阶段是开发中国洛阳浮法技术。我国浮法工艺技术的研发,先后经历了试验室试验阶段(1963~1967年);半工业试验阶段(1967~1971年,在株洲玻璃厂将压延玻璃生产线改为浮法,进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阶段(1971~1981年,在洛阳玻璃厂将压延生产线改为浮法,进行工业性试验,历经10年时间,4次改造,1981年通过国家鉴定,命名为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1981年以后进入了推广应用和发展提高阶段,从此,我国平板玻璃工业的面貌为之一新,浮法技术所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玻璃工业的主体。截至2008年年底,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设计建设的浮法玻璃生产线已达169条,它们所提供的玻璃占我国浮法玻璃总量的90%以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玻璃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实现的。这30多年的历史进程,我国玻璃工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规模、品种、质量等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共有191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平板玻璃总产量达5.74亿重量箱,是建国初期的624倍,已连续19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我国加工玻璃行业起步虽然较晚,但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玻璃的安全性、节能性、舒适性、美观性及环保性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政策法规的推动,深加工玻璃发展迅速(特别是安全玻璃和节能玻璃)。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加工玻璃每年的增长率都在30%以上,目前已形成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体系。

加工玻璃机械在加工玻璃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完成了从引进为主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设计制造的过程,并得到了快速推广应用,国产设备基本上满足了玻璃深加工行业的需求。目前,8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设备国产化。
山东博山吹筒推平法
1933年时的秦皇岛耀华玻璃厂熔窑
20世纪80年代初,洛玻浮法一线玻璃切割现场
洛玻第二代提高型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
我国最早的合资浮法生产线--上海耀皮浮法玻璃生产线
Copyright 2007-2008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37132号
联系我们:boli@glass.org.cn;glass@glass.org.cn
电话:010-68330662 传真:010-6834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