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闻 » 会员新闻 »

中国建材工程:撑起民族玻璃工业的脊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9 09:00 浏览次数:23955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常见的生活材料,更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科技进步、经济建设、人类安居,无不闪耀着玻璃的智慧之光。


  自20世纪50年代末走上自主创新道路以来,在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由弱到强,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不仅产量在全 球占有重要份额,技术和装备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材工程”)就是其中重要的践行者。


  几十年来,中国建材工程从小到大,发展成了集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加工制造为一体,以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为主 导的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集团,是全国综合性甲 级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和国际化工程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上海服务业百强企业、上海市品牌引 领示范企业。去年,公司党委荣得国资委“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 织”,公司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20中国工业创新标 杆企业”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建材工程董事长彭寿深有体会:创新是引 领发展的第 一动力,坚持不懈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材工程研发出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中性硼硅药用玻璃、中国首片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等创新成果,推动着中国玻璃工业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等方面发展,在全 球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创新驱动突破玻璃核心技术


  2019年9月,中国首片8.5代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由中国建材工程成功生产,从点火投产到成功引板仅用90天,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掌握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技术的国家。中国建材工程以自主创新驱动“中国速度”,开辟了高世代“中国制造”的新纪元。这不仅是中国玻璃工业的新里程碑,更标志着我国信息显示基板的“卡脖子”问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8.5代TFT-LCD玻璃基板


  TFT-LCD玻璃基板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核心部件,作为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关键战略材料,其生产控制精度与半导体行业相当。尤其是65英寸以上大尺寸液晶显示所需的8.5代等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长期被国外少数国家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被誉为信息显示玻璃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正是“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紧迫感和建设科技强国、材料强国的责任感,让中国建材工程人万众一心、同心协力,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设备及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零”的突破,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自主稳定。同时,依托自主核心技术优势,中国建材工程出口56条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业务遍布“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带领中国玻璃技术和产业走向世界。


  自立自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2020年,中国建材工程自主设计建设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稳定量产,与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等其他9项重大技术和产品,一同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该奖项代表了我国工业技术的最 先进水平和“中国制造”最顶 尖的高度。中国建材工程凭借自主研发的“全氧燃烧”熔化和丹纳法成型工艺支撑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工业化量产,不仅填补了国内空 白,更实现了我国药用玻璃产业的固链补链强链。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疫情阴霾下温暖坚定的力量,也是孕育机会、推动创新和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多国都在加紧研发疫苗。然而,当时国内外疫苗包装用玻璃瓶储备量只有2亿支,原因在于玻璃瓶的核心原材料———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严重短缺。紧要时刻,中国建材工程持续开展攻关,突破了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核心技术,通过工程技术服务引 领实现了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从无到有再到高品质批量化生产,并联合制瓶企业生产出1000万支疫苗瓶,免费提供给疫苗研发单位使用,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


  随着疫苗接种的不断推进,面对日益增长的疫苗瓶需求,中国建材工程持续开展全链条创新,推动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向预灌封及装备等下游延伸,彻底解决全民药用玻璃安全方面的“卡脖子”问题,真正实现了“做好一根玻璃管,守住国民健康线”。


  党建引领铸就最薄大国重器


  2018年4月,中国建材工程承建的生产线,耗时6年成功拉引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这块被誉为“最薄的大国重器”的玻璃,厚度相当于一张A4纸,一举打破了国内电子玻璃工业化生产极限,又一次刷新了中国电子玻璃薄型化的生产纪录,项目获得玻璃行业迄今为止唯 一一个中国工业大奖。超薄玻璃的创新突破打破了国外高价垄断,大幅降低了国内电视、手机、平板等的价格,曾经售价上万元的液晶电视,现在花一两千元就能买到,真正实现了创新惠及民生。


  材料创新需要精神支撑。我国玻璃工业整体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同时受到国外技术封锁。面对发展困境,我国几代建材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建成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拉开了中国玻璃工业现代化的序幕,攻克了一批在世界叫得响、站得住的“大国重器”,实现了民族玻璃工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性转变。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的伟大领导的具体体现,是我国玻璃科技工作者心怀祖国、甘于奉献的最美答案。


  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基因、奋斗基因,中国建材工程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升“政治三力”,实现高质量党建引 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创建了党建工程化管理“四步四型”循环工作法,通过“目标设定—对标建设—考核评价—复盘提升”推动生产经营全方位提升,打造了职能管理“服务型”、研发攻关“创新型”、装备生产“智造型”、工程项目“共建型”等“四型”党组 织模式。广大党员充分发挥了在科技创新、生产建设和企业经营中的“红色堡垒”作用,不断攻克“中国首 创、世界第一”的创新技术,不断落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大国重器”,不断推动更多优秀成果形成产业、走出国门、擦亮名片。



企业开展党建活动


  践行“双碳”玻璃创造美好世界


  从上海虹桥枢纽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车15公里,由几栋厂房和办公楼组成的风格现代、功能先进的建筑集群,让所在的松江泗泾古镇平添了一抹工业化的时尚亮色。这一建筑集群是中国建材工程所属的凯盛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



即将投入使用的凯盛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


  该研发中心是上海市首次将薄膜发电玻璃用于建筑幕墙外围护的工程案例,也是上海市迄今安装容量最大的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单体公共建筑。这座建筑东、西、南三个立面安装碲化镉发电玻璃幕墙,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装机容量约400KWp。以25年使用寿命计算,可实现年均发电量23万千瓦时,这意味着整个园区的研发办公用电可以完全通过建筑自身产出的绿色能源得到解决。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讲,每年可以节约80吨标准煤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27吨。中国建材工程通过实际行动践行了绿色新发展理念、推动了行业低碳创新发展。


  去年9月,中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 球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中国贡献,“双碳”成为绿色发展的关键。作为世界领 先的绿色能源服务供应商,中国建材工程创新深耕光伏发电领域。通过多年攻关,企业光伏玻璃核心技术应用于90%的全 球相关企业,设计承建的世界最 大单片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工程实现稳定量产,依托核心材料优势,现已成为欧洲最 大的中资光伏电站总承包商,全 球电站装机容量超过1GW。10月9日,中国建材工程总承包建设的葡萄牙220MW光伏电站项目如期通电。这不仅是欧洲单体装机容量最 大的光伏电站,也是中国企业在葡总包建设的最 大光伏电站,为绿色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创新材料应用场景,中国建材工程大力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和光伏的结合是中国建材工程的创新探索,也是未来建筑减碳的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建材工程已经建设了包括国内首 个中国玻璃新材料产业园10.08MW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凯盛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中心、蚌埠市奥体中心等在内的近100MW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按运营时间25年计算,预计累计发电量约22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0万吨,在新型绿色建筑和绿色能源领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开辟赛道书写时代崭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出发展智慧农业。中国建材工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结合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数字农业典型,推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由人工走向智能,助力农业的科学管理与精细耕种,把传统农作物产量提升了10倍。一个100亩的智能玻璃温室可以提供70—80个就业岗位,让农民的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企业用技术突破,帮助属地农民创新致富,践行央企责任担当。


  经过5年的发展,中国建材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温室建设及运营方,在全国不同区域成功建设并运营近2000亩智能玻璃温室,年总产量超过6万吨,在开辟农业新版图、共筑绿色中国梦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行。设施农业的发展是中国建材工程创新转型的一个缩影,2021年7月,中国建材集团发起成立了15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投资基 金,助力新材料达成从初期市场培育到推广应用的“惊险一跃”。中国建材工程正以玻璃新材料工程为核心,以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为重要支撑,向新能源、设施农业、建筑工程、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拓展。



设施农业大棚


  进入“十四五”发展新时期,上海提出全 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描绘出面向2035的远景发展蓝图。新时代召唤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立足上海,中国建材工程将把企业发展融入到这座城市中。“作为在上海的企业,行业内深耕细作,埋头做好玻璃,扩大中国玻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我们在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过程中持续的努力。”中国建材工程总裁马立云表示。公司扎根上海20余年,营业收入增长205倍,利润增长54倍,净资产增长185倍,累计纳税近20亿元。


  ———立足上海,中国建材工程将把报国初心融入到这座城市中。中国建材工程履行央企责任、践行初心使命、全力做好传承,始终围绕“四个面向”,在“薄型化、大尺寸化、高效化、功能化、数字化、低碳化”中赋予玻璃新生命,在不断取得“中国首 创、世界第一”的重大突破中支持产业新发展。就在0.12毫米超薄玻璃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的同时,中国建材工程人正朝着突破0.1毫米奋力进发。


  ———立足上海,中国建材工程将把时代使命融入到这座城市中。加速实现“玻璃创造美好世界”既是中国建材工程人的美好愿景,更是他们的使命和担当。“在科研上不断研发出新技术,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作为国际玻璃协会主席,彭寿院士积极推动联合国在今年5月正式批准2022年成为联合国国际玻璃年。这将进一步突出玻璃的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意义,推进上海、中国、全 球玻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玻璃”已经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建材工程的澎湃传奇依然在继续。


[ 会员新闻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