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新闻 » 会员新闻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家谈绿色建材标准制定——评价体系引导新材料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08 10:03 浏览次数:1314

      “我们的产品什么时候能够获得一次评价就可以在市场上通行?”某外企上海公司的技术部经理王浩一脸迷茫地问刚做完演讲的一位建材专家。但得到的是模棱两可的答复。这是记者在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上见到的一幕。
 
      据王经理讲,他所在的公司是国际知名的防火板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有很高的声誉。作为美国绿色建材协会会员,他们熟知美国的各种产品标准和评价方式。但是,进入中国市场后,却一直找不到北。
      防火板产品应用于家具、铁路车厢等许多行业,但各行业对产品的评价标准并不一样,依据不同标准产生的产品评价体系也是种类繁多,不同部门也推出了各自的产品评价体系。为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更好地进行推广,王经理所在企业的产品不得不接受各种检测。五花八门的检测标准令企业感到无所适从。

      王经理的这种困惑真实反映了我国材料产品评价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很多新兴材料进入市场,更大多由于标准的滞后而充满波折。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推出,对于建材行业,尤其是新兴材料来说,是一次难得机遇,而绿色建筑的选材评价体系的早日建立,更是决定新材料产业市场化进程。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已成大势。绿色建材尤其是绿色新兴材料担当主角的时代即将来临。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酝酿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和标准体系,届时绿色建材的权威定义和专业的认证评价体系即将出台。

      标准体系是绿色建材发展的基础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TC)总经理马振珠告诉记者:“工信部1月下函委托CTC牵头制定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标准体系和试评目录。工信部希望CTC在6月底完成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和标准体系,9月底将第一批次的绿色建材产品目录评出来。目前,绿色建材标准初步框架已经出来。”

      马振珠还表示,绿色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发展绿色建材,是实现发展与环境相统一的必然途径。工信部把绿色建材认定办法和标准体系,以及产品目录的编制交给CTC,这既是责任又是荣耀。

      “原材料司对建材行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抓得很准!”CTC负责绿色建材标准及产品评价工作的蒋荃教授高兴地对记者表示。尽管以前就有各种打着“绿色环保建材”旗号的建材产品,但我国并没有官方的“绿色建材”标准和评价体系,这不仅制约了绿色建材的发展,也给设计师在绿色建筑选材时带来困惑。

      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提到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要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定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蒋荃笑言,“这让我眼前一亮。以标准规范为抓手,促进绿色建材发展和应用,这既有利于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也有利于使用环节的节能环保和安全延寿。”

      新材料应遵循绿色建材认定原则

      针对什么是绿色建材评价标准,蒋荃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绿色建材的评定并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内,建材产品必须遵循:优质、安全、功能性和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性。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璐也强调,绿色建材一定是低碳的产品,在它的全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性最小。以前消费者经常听到诸如“绿色”、“环保”等所谓绿色建材,仅仅是突出了绿色建材的使用安全性方面的指标,没有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水泥、玻璃、卫生陶瓷、铝型材等已有相关标准,对单位产品生产能源消耗进行限额,分及格值和限定值两档,“我们可能就要按限定值提出要求”。

      蒋荃介绍,绿色建材认定将基于几个原则。“首先必须保证建材在产品质量上达标,即产品符合且高于相关标准要求。”

      其次,产品应具有满意的环境安全性。绿色建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应当有益。蒋荃表示,绿色建材性能认定关键指标相比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的门槛,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向国际水平靠拢。

      同时,产品宜具有合理的功能性。比如建筑内装饰涂料产品在保证其基本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又宜赋予其改善室内环境(声、光、热和空气质量)的功能性,又比如在墙体保温节能性能上又具有装饰性的保温一体化产品等以改善人居环境,这是新兴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选择全寿命周期环境负荷低的产品。必须保证在其原材料开采、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中都不能对环境造成过大影响,应当消耗较少的资源和能源,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废弃产品易处理并可再生利用。

      未来,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将是性能好、高耐久性的材料。

      在蒋荃看来,“传统建材行业在需求高峰期之后必然会呈现下降趋势,建材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围绕绿色建筑的巨大需求,加快促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新的方向。”

      蒋荃表示,大力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2013年建材工业发展目标中已经并肩而行,绿色建材产品目录的编制工作,将有力地促进新材料产业从实验室进入市场应用推广和对接。新兴的绿色环保建材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节能玻璃、节水器具、轻质陶瓷、高性能无机保温材料、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等,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不过,蒋荃也指出,新材料不能过分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在产品基本性能、安全和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性等方面要有综合考量。

      目前,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推广比较慢、产业做不大,陈璐认为,主要问题是材料研发与应用领域相脱节,用户的接受有个过程。她建议,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要在加强应用研发的基础上扩大应用领域,在应用中解决装备和材料的问题。此外,引入公正权威的第三方,加大对新型材料的功能评判,政府相关部门采信第三方评价结果,给率先应用国产新材料的用户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可以说,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材料命运。

      陈璐强调,新材料是中间品,新材料产业必须上中下游联动起来才能得到发展。CTC将邀请行业绿色建材及绿色建筑专家共同研究探讨评价体系。

      新兴材料不断涌现加大评价难度

      蒋荃告诉记者,建筑业与建材业同属一个大的产业链,相互依存,关系密切。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绿色建筑评价与绿色建材的评价各自为阵,严重脱节。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绿色建筑评价和绿色建材的评价紧密相关。如英国的BREEAM体系,就规定了选用建筑材料时应从通过BREEAM认证的材料库中进行选择,所选材料的评级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评级。换句话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须选用高等级的绿色建材,二者的评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过,蒋荃也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材料领域的不断拓展,近年来,我国建筑材料种类特别是新兴建材种类迅猛增多。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学建材、墙体材料、新型水泥等层出不穷,这给建筑物的多样性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同时,也给绿色建材的评价带来一定的难度,绿色建材评价体系的制定难以完全覆盖。

      因此,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将会是一个绿色建材的通用评价标准和系列细则,建材的认证标准则具体到产品的各项指标。

      蒋荃坦言,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容易,因为缺乏很多基础性数据,而且行业多、工艺复杂。不过,值得庆幸的是,CTC从“十五”以来在绿色建筑选材与绿色建材评价领域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产品标准、评价技术和认定体系研究及绿色建筑选材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国内首部《绿色建筑选用产品技术指南》,对8大系统300余类1000余种产品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分析、生态设计和环境认证办法的研究。这将对绿色建材评价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采访的最后,蒋荃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按照财政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力争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如果这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全用上绿色建材,将节约水泥2000万吨、钢筋600万吨,建筑节能2.2万亿千瓦。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和新材料技术的改造升级,未来新材料将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绿色建材的春天已经到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已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我们期盼它有更美好的未来。

 

 


[ 会员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留言咨询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