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是基本的化工原料,纯碱的用途较为集中,40%-50%用来制造玻璃,约20%用于造纸等。作为大宗化工产品,纯碱行业受下游房地产、汽车、门窗、地板、印染等多个行业疲软的波及,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纯碱行业亏损严重。而导致我国纯碱行业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纯碱行业产能过剩。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青海碱业、昆仑碱业和四川和邦3个企业库存量合计约30万吨,全国纯碱厂家产成品量已超过了70万吨的库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国的纯碱行业将何去何从呢?
纯碱行业亏损严重
山东海化2012年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12年1月1日至9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15亿元-3.2亿元,其中,7-9月亏损1.55亿-1.6亿元。该公司表示,报告期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公司下游企业开工不足,需求不旺导致公司产品的售价、销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事实上,巨亏的不仅仅是山东海化,利润蒸发的还有三友化工、华昌化工等多家纯碱上市公司。
生意社化工分社纯碱分析师阚宝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国内纯碱行业长期处于亏损,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目前纯碱行业企业开工率约维持在七成左右,多数企业低负荷生产。
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商情报网化工行业研究员杨敏表示,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民间投资动力减少,造成下游低迷需求锐减。与此同时,伴随着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房地产业迅速降温,新建开工项目大幅减少,直接导致地产业对玻璃的锐减。另外,印染行业遭遇低迷行情,也造成纯碱行业下游需求大量减少。
幕后“黑手”:产能过剩
纯碱行业前景暗淡除了与下游房地产、玻璃、印染等行业低迷有着密切的关联外。与此同时,产能过剩也是纯碱行业陷入长期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报道指出,目前我国纯碱年总产能高达2800万吨,年产能30万吨以上的大规模企业有100多家。2012年1-11月,中国纯碱产量为2184.61万吨。
“今年还将有200多万吨的新增产能,过剩的态势还将进一步加剧。”阚宝霞告诉记者。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纯碱产能过剩也一直制约着行业健康发展。由于纯碱产能快速扩张,2010年纯碱行业产大于销就已经高达约20%。而到了2011年,300多万吨的新建产能投入生产,产大于销的市场格局进一步加剧。由于纯碱行业长期处于库存饱和期,也导致了纯碱企业连续亏损。
纯碱市场产大于销的问题也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在业界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来改变当前纯碱供需平衡能够回归理性。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的《纯碱行业准入条件》,该条件是在为防止重复建设、控制总量、调整结构、防治行业性亏损以及开工率普遍较低的背景下出台的。然而,纯碱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事实上,纯碱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但是由于原料、资金以及技术门槛壁垒低,且高回报的投资特性,造成我国纯碱产能不断扩大,远超过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杨敏看来,目前纯碱行业还未到亏损临界点,仍有存在相应的盈利空间,且行业仍在等待经济高增长与政策机会,因此,市场仍存在较大投机的空间,从而造成行业产能过剩一直都无法解决。
抑制产能过剩:众说纷纭
纯碱行业产能过剩常年面临“久病无药”的尴尬再一次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据资料显示,近期,纯碱工业协会在给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汇报中建议,除了提高纯碱准入门槛,控制新建产能的投产。并建议要对原有能耗高的装置,要建立退出机制,如在经过一个过渡期之后,到2015年还未能达到准入条件要求的,必须转产。另外,希望国家出台政策,提倡、鼓励和支持同行业的兼并重组。
对于纯碱工业协会对产能过剩的建议,杨敏认为,行业是否退出机制来缓解产能过剩则须进一步研究。强行建立退出机制,将损害纯碱行业的健康发展。纯碱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近几年,若建立退出机制,必然会损害部分企业的利益,影响行业正常发展,不利于市场完全竞争,未必小企业没有技术。另外,去年纯碱市场低迷,一些大型纯碱企业开始谋求规模化生产,并开始兼并重组一些中小企业,这是行业自身市场调节的结果。如若此时建立退出机制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实则是一种行政干预行为,违背市场规律,到头来很有可能治标不治本。
为此杨敏建议,纯碱行业应提倡、鼓励和支持行业的兼并重组,这样既能避免不利于纯碱行业发展情况的发生,还可以缓解产大于销的矛盾。与此同时,应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纯碱产品等措施来优化整个纯碱的产业结构。
由此看来,虽然纯碱行业亏损以及作为其成因的产能过剩引起众多关注,但因围绕抑制产能过剩难以寻求有效的对策,况且,国家相关部门以往出台的相关政策尚未见成效。因此,寻求抑制纯碱行业产能过剩的新路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