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和博弈之后,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最终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业内专家表示,由于欧盟市场不断萎缩,仅仅依靠这种配额制度,是难以解决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今后,要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8月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官方公告称,决定正式接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以下简称中国机电商会)和94家光伏企业的价格承诺申请。从8月6日起,94家承诺企业按照价格承诺协议的要求,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可免征反倾销税,有效期至2015年年底。
中国机电商会5日公布了《对欧盟出口光伏电池产品价格承诺实施办法》,明确了“631”的光伏配额方案:即60%配额按照企业出口比例分配,其余30%和10%分别分配给积极抗辩企业和小企业。
卓创资讯分析师王晓坤表示,2012年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在20GW附近,此次配额只有7GW,占比35%,国内大量光伏产品仍旧无法出口到欧洲。大的光伏企业获得配额机会较多,且厂家本身具备规模效益,或将成为此次交割承诺的最大的受益者,产能较为落后的小企业仍旧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据报道,去年,英利光伏组件出货量2.3G瓦,出口欧盟量占60%,达到1300多兆瓦,成为行业老大;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出货量1.8G瓦,出口欧盟量占25%;阿特斯出货量1.55吉瓦,出口欧盟量占40%。因此,英利、尚德、赛维、天合光能等光伏大厂或将成为此次价格承诺的最大受益者。
不过,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相对于出口配额来说,承诺价格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价格决定国内光伏产品在欧盟国家的竞争力。虽然承诺价格没有公布,但据参与谈判的企业人士透露,中方给出的最低承诺价格为0.56欧元/瓦,出口欧盟的太阳能电池板则不超过7GW。
专家表示,国内的光伏产能已经超过全世界的需求,中欧之间的光伏配额是非常有限的,难以解决我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加速国内光伏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光伏产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光伏产业发展。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国务院提出的刺激国内光伏需求的“国六条”,强调要择优扶优、优胜劣汰,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光伏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国内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加之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光伏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内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英利绿色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表示,“英利已经着手由由光伏组件制造商向太阳能能源提供商转变,未来,英利将不单单只做光伏组件,而会将产业延伸到产业链下游,积极涉足光伏发电、太阳能电站领域。在广西、河北等资源丰富省区,积极投资太阳能电站以及分布式发电。”
“近两年来,欧盟正在减少对光伏的补贴。欧盟光伏市场不断萎缩。未来,国内市场、日韩等新兴市场将会受到国内光伏企业更多重视,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王晓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