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借着2013年的“东风”,加之2014年一季度很多国家将调整光伏政策,还会引发一定程度的“抢装”,致使2014年的全球光伏市场还是可期的。2014年光伏市场还是完全依靠政策带动,因此各大厂商并不敢大幅调整自身战略,但2014年全球光伏格局趋向稳定,格局变得更加科学、分散,这或许是光伏行业最大的利好。
中国:继续蝉联光伏霸主地位
前不久,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4年各省份光伏发电规模预案,光伏电站共计约11.8GW,其中分布式光伏约为7.6GW。今后5~10年,中国将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大的发展虽然谈不上,但市场需求变得稳固,是保持全球光伏市场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引擎。笔者认为,今后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名为分布式,实则仍是依赖大型电站。中国光伏发展不可能走发达国家一样的路线,发达国家分布式更多指的是小型民用光伏电站,多以自发自用为主。中国低收入、低电价、房屋结构以高层为主、国人环保意识淡薄等多重因素,决定了发展纯碎民用光伏系统是不太现实的,笔者认为至少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当前中国很多工业园区内的分布式光伏项目都达到数十兆瓦,比国外很多地面电站容量都大,因此笔者倒认为,所谓的发展分布式就是将西部部分电站转移到东部,单体规模变化不大。
第二,补贴压力会限制光伏增长速度。中国光伏产业由“事前补贴”转为“事后补贴”且补贴周期为20年,这意味着每年需要的补贴总量都是成倍数增加。2014年中国光伏补贴特别是分布式发电补贴会保持不变,毕竟分布式光伏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回报暂时不明显,但之后几年中国政府肯定会下调补贴额度,或设立年度补贴上限,以此控制每年光伏装机量,减少财政压力。这其实也体现了国家各部委在发展光伏产业方面各自为政的弊端,能源局只负责规划,却未必能获得财政部门的支持,政府层面的很多规划也会沦为儿戏。
第三,采用分布式工业示范园区模式发展光伏产业,是最符合当前中国基本国情的一种出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大型地面电站肯定行不通,并网压力会越来越大;发展家用或者民用光伏市场更是死路一条,房屋结构、发电成本和居民经济收入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虽然各大光伏企业纷纷鼓吹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无奈与下降速度和空间较窄,光伏发电竞争力偏弱的基本事实不会有所改变。因此,在用电价格高的工业示范园区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是中短期内最理想的应用形式。
中国光伏市场若真正能理顺商业模式,市场容量是极其巨大的,但反过来说,就算商业模式成熟,在现行的补贴力度下,光伏市场装机量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最终问题还是归结到发电成本上来。
欧洲:光伏需求保持稳定性
2013年欧洲光伏市场占全球总装机量的比例约为30%,2014年也会保持在25%~30%的水平上。应该说今后几年,只要光伏发电成本没有革命性的改观,欧洲光伏每年的装机容量会比较稳定,每年德国会保持在3GW左右,意大利、法国、英国会保持在1~1.5GW范围内,总的年度需求量在10GW上下。
欧洲国家多为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光伏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早已经取消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发展变得更加理性。新兴欧洲光伏市场英国、法国等不愿意重蹈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覆辙,政策激励程度普遍不足。笔者曾多次强调,如果经济高度发达的欧洲都用不起光伏发电,光伏发电在非洲、东南亚地区是没有希望的,这些地区政策降温后,光伏应用会寸步难行。
欧洲光伏市场趋稳有利于全球光伏需求量走向平衡,当行业不再完全依赖单一市场时,所面临的风险会小很多。欧洲、亚洲、非洲各市场此消彼长,保持全球光伏需求量稳定甚至延续上涨态势,但行业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新兴市场如果在现有政策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一定会重走欧洲的老路子,最终不堪财政压力而放缓。所以,新兴市场崛起只是为光伏企业赢得了宝贵的缓冲空间,最终的市场还是由行业或者企业来创造。
非洲和东南亚继续“打酱油”
南非、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是非洲地区最大的三个光伏市场,南非在今明两年会有800MW左右的光伏系统并入电网,沙特阿拉伯也制定了到2032年安装16GW光伏系统的宏伟目标。以色列是目前为止非洲最大的光伏装机国家,已经大约完成了400MW左右的装机量。
虽然约旦、纳米比亚、安哥拉等很多国家都对光伏发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发展光伏产业不仅仅是靠政策,更重要的是看一个国家的软环境,包括融资环境、电网能力、传统电力价格等多方面。中国发展光伏都困难重重,更何况是非洲地区,所以非洲市场容量并不会有大突破,行业不可抱有过大希望。
再看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恐怕除了印度不会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光伏市场。泰国是东南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亚洲首批实施FIT项目的国家之一,其计划仅是2022年前实现2GW的光伏电站安装目标。其他东南亚国家根本不值一提,有研究机构曾经预测,到2017年东南亚地区才可能突破年度1GW的装机量,这些地区虽然同比增长较快,但对全球光伏产业的贡献非常小,会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2013年三季度以来,全球特别是中国光伏市场洋溢着一种大快人心的喜庆,多数一线企业满负荷生产,净利润在三季度转正,光伏产业阶段性回暖正式到来。不过,经过光伏产业大起大落的洗礼,中国光伏企业普遍变得理性,投资不再狂热,他们深知此轮光伏业绩回暖是政策末班车催动的,并不能说光伏产业已经彻底走出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