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玻璃期货的价格重心明显偏低,期货长期大幅贴水现货。随着2014年现货市场需求再次启动以及更多玻璃贸易、加工商的参与,玻璃价格重心或上移。
表1 我国浮法玻璃生产线统计表 单位:条,亿重箱
现在12月投产的生产线仅仅是处于调试阶段,生产成本较低。也反应出这些厂家的观望心态。实际出产玻璃可能要1-2个月之后。同时,2014年投产的生产线目前的初略统计为13条。但相信实际投产的将远不止上述数据。主要是因为目前各地为了规避发改委的审查,而地方政府为了GDP则帮着厂家瞒报。所以2013年就出现了预计17条生产线投产,而实际却是中途冒出多条市场毫无预期的生产线。2014年预计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目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产能堰塞湖都在准备择机投产,以规避产能调控。
表3 2014已知投产生产线
1.3地产需求支撑现货价格较去年坚挺
2013年以来全国玻璃现货价格受到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涨幅较大,到旺季末期10月31日全国玻璃平均价格1539元/吨,环比增加-14元/吨,同比增加16元/吨。从区域结构上看,华中地区由于产能增加过多,市场价格表现不佳,华东、华南等地区价格涨幅居前。而进入11月,北方市场逐步因气温逐步下降,已经不适合地产开工,导致地产需求减少,华北地区玻璃价格逐步回落。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今年的环保压力及产能调控,导致很多格法玻璃产能遭到关停。进入12月后,全国各主要地区价格仍然能有支撑。现货市场价格下跌缓慢。
从区域价格走势上看,国内玻璃市场仍然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态势。不过今年现货市场淡季却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华北市场呈现淡季需求坚挺格局。近两年,华北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玻璃加工产业,其加工品很多需要几块玻璃叠加而成,对玻璃在淡季时的需求形成了很好的补充。而今年气温整体较往年要暖,造成虽然进入冬季,但玻璃市场的需求却呈现出淡季不淡的状况。在我们考察的几家玻璃厂库中,除了8mm玻璃因为市场需求不良而相对滞销,其他品种玻璃出库良好。虽不比旺季时期的库存消化速度,但是较往年的淡季则明显改善。正因为没有库存的压力,华北地区厂家没有降价的意愿,到2013年12月底华北地区厂家的玻璃现货价格仅比今年旺季低了20元/吨,跌幅仅为1.5%,较去年同期则上涨了5%。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新增产能接近总产能的8%。不过淡季毕竟是淡季,后市需求上华北地区将会逐渐放缓,到明年4月重新启动,是行业周期性规律。在严重依赖地产的情况下,华北地区的玻璃价格周期性规律暂难以改变。
华中市场则在今年严重的产能压力下,价格非常疲软,其价格有向河北沙河靠拢的趋势。不过由于离华东及华南两个主流消费市场都很近,华中市场玻璃向这两个市场冲击支撑了一部分需求,价格在今年年底的淡季也表现出较强的支撑。华中市场销售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华北地区的低价玻璃冲击华中市场,使得靠近华北的湖北价格受到的压力较大。同时今年华中地区产能增加较大,华中地区新增玻璃生产线5条,且都是600吨/日的大线,造成湖北地区的玻璃价格压力愈发沉重。但另一方面,现阶段华南地区价格较高,深圳南玻要搬迁,必然会减少华南市场的供给。因此大量华中市场的低价玻璃开始冲进华南市场,华中南部销售出现淡季的火爆销售行情。
对于华南市场,虽然是到了淡季,但一些厂家却准备涨价。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近年来华南市场主要以玻璃深加工为主,随着玻璃加工技术及加工产业的发展,新型的单个玻璃加工品使用的玻璃原片由原来的2-3片,增加到现在的4-6片。这种加工品不但使得玻璃工业品样式更加多样,同时大大增加了原片的使用量,在玻璃深加工及地产需求的共同支撑下,玻璃价格较为坚挺。第二方面,2013年底深圳南玻在华南的两条线搬迁,两条线的总产能达到近1200吨/日。这两条线的搬迁,减少了华南地区的原片供给。同时,南玻是有下游玻璃加工线的,此次南玻两条浮法玻璃搬迁导致未来南玻玻璃深加工产业的玻璃原片将需要向其他厂家采购,进一步支撑了华南玻璃价格。
从相对库存(绝对库存/总产能)的角度看,自2012年以后相对库存持续下降,可见市场需求一直是强于市场供给的。这也就造成今年全国玻璃市场虽然新增了27条生产线,但是市场价格却非常坚挺。
玻璃期货年初延续了上市后的持续上涨态势,但在农历新年结束后,在股市的带动下,持续下滑。在全国两会期间,更是出现雪崩式下挫,直到5月初才有小幅反弹,但是此轮反弹并未能延续太久。5月1305合约则出现了大幅贴水交割,为后市玻璃期货的持续弱势埋下了伏笔。7-8月国内主要工业品普遍出现了一波较为明显的反弹,玻璃在此轮反弹中仍表现的较为弱势。到9月玻璃1309合约再次大幅贴水交割,彻底奠定玻璃结构性弱势的趋势。9月后玻璃持续下滑,当时的主力合约1401最低点达到1278元/吨。此后玻璃成交持续缩小,鲜有反弹行情,持续维持小幅弱势震荡格局。
2.2014年下半年玻璃供需矛盾将凸显
2.1成本因素:环保问题将导致沙河玻璃成本上升成为定局,但对玻璃价格支撑有限
2014年玻璃成本上升几成定局,成本上升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更换新的清洁能源;2、上马脱硝装置;3、石英砂、纯碱价格的上涨。
在更换新能源方面,受冲击最大的是河北沙河。2014年1月1日,国家将开始执行新的《平板玻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防止可能出现的行业性超标,沙河市在2013年12月中旬召开玻璃企业深度治理推进会,划定玻璃行业深度治理“路线图”。按照这个路线图,河北沙河2014年6月底前完成玻璃企业烟气治理等建设。此前沙河地区玻璃生产线大多采用煤制气、焦炉煤气、石油焦等燃料。预计使用天燃气的情况下,每吨成本增加200元。
在脱硫、脱硝装置方面,重点在脱硝装置上。该装置初始投资超过千万元,后期投入使用后每年运营成本近百万元,据我们了解目前的脱硝技术尚不成熟,导致华北地区的玻璃厂对上马脱硝装置颇为踌躇。小玻璃厂则更为纠结,因为很多小玻璃厂的生产线在未来两三年内即放水冷修,停产期将在两年左右。此时如果上马脱硝装置,将会导致大幅亏损。但是如果现在不上脱硝装置则有可能会被政府强行关闭。
在相关产业方面,玻璃原材料之一的石英砂产业也因环保问题而遭到打击。根据沙河市玻璃企业深度治理方案,2014年4月30日前,所有企业要对煤、石英砂等原料储存场所实施全封闭,建设钢结构库房,严控扬尘污染,导致大量石英砂厂停产,玻璃厂采购石英砂的成本陡然增加。虽然上述不利因素会导致玻璃成本上涨,但是对玻璃价格支撑力度非常有限。
环保虽然提高了玻璃的成本,但玻璃行业是一个更加看重现金流的行业。玻璃生产属于持续性生产,企业的各项采购支出又不存在延迟支付,因此玻璃生产企业对库存积压特别敏感,将玻璃库存迅速转化为现金流保证企业持续经营是玻璃生产企业的头号目标。因此虽然成本提高,如果玻璃出库不理想,生产企业也会赔着往外销货。
2.2 供需因素分析:2013年供需两旺,但2014年供需失衡矛盾将凸显
在供给端,新增产能集中投产与产能调控成为两大影响因素。我们认为尽管国内产业政策对产能调控非常强调,但是这并不能阻止2014年玻璃行业产能进一步扩充的脚步。从2013年发布的关停落后玻璃产能的情况来看,公布的关停生产线实际上早就不生产玻璃,因此导致产能调控对玻璃供给端影响较小。不过近期全国掀起的环保风,可能会起到控制产能的作用。
在前述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采用天然气做生产能源、加装脱硫脱硝装置是目前玻璃生产企业的大势所趋,对成本的压力却非常大。尤其在脱硫脱销装置方面,让中小企业非常为难,可能会导致部分生产线为避免亏损提前冷修,反而会减少供给。因为很多生产线再有两年就要放水冷修。一般冷修期都在15个月以上,如果此时加装脱硫脱销装置,在2-3年内利润能否覆盖该装置的成本是非常令人怀疑的。这些生产线大多是400吨/日的小线,即使未来两年能够像今年这样价格坚挺,最后可能都是亏损的。现阶段沙河平均每吨净利润大概在100元/吨左右,400吨的生产线年净利润大概在1200万左右。这还是不考虑使用天然气后增加的成本下的预估利润。但是脱硝装置采购成本至少是1000万,年运营成本至少在200万,因此400吨的小型生产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勉强做到盈亏平衡。如果考虑采用天然气导致的成本增加,即使是2013年这样坚挺的价格,小型生产线也是必定亏损的。因此2014年可能会因部分生产线提前冷修而减缓供给端对玻璃价格的压力。
环保政策倒逼产能调控,却无法阻止玻璃行业的继续扩张。虽然部分企业为了规避环保政策带来的风险而提前冷修,但是以前的生产线普遍都是400吨左右的小线,而现在上马的生产线最小都是600吨,1000吨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冷修线和新增线综合考虑来看,玻璃2014年的产能仍然将继续增长。
在玻璃需求方面,平板玻璃行业下游需求主要分为建筑、汽车、出口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的占比为75%,10%和15%,地产对玻璃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2013年年初由于国务院高调出台地产调控政策,导致玻璃期货正式拉开了持续下跌的序幕。然而,从之后的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来看,各地方政府并没有意愿对房地产进行实质性调控,甚至部分地区地产新政只有只字片语。2013年国内地产市场一扫2012年的颓势,地王频出,国内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在国内玻璃新增27条新线,新增产能19090万重量箱的基础上,地产需求仍然能够支持玻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