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张佰恒在2018年平板玻璃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GT12)讲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4 浏览次数:648
核心提示:去年5月份,我们组织了平板玻璃产能前12家企业领导人参加的圆桌会议,打响了玻璃行业“三个攻坚战”的第一枪,企业盈利水平回升,企业老总都露出难得的笑容,行业效益也创近年来的新高。
 推进“三个攻坚战”,促进玻璃行业稳增长、增效益
——2018年平板玻璃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GT12)讲话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佰恒
 
      尊敬的乔龙德会长、各位企业家、各位老总,媒体的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在百忙正在参加本次会议。
 
     去年5月份,我们组织了平板玻璃产能前12家企业领导人参加的圆桌会议,打响了玻璃行业“三个攻坚战”的第一枪,企业盈利水平回升,企业老总都露出难得的笑容,行业效益也创近年来的新高。这说明,我们推进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个攻坚战”的思路是正确的,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促进行业发展的工作方式是有效的,也证明了“天道酬勤”,只要肯努力就会有收获。
 
     今年是我们组织的第二次圆桌会议,也是推进玻璃行业供给侧改革、坚持去产能、调结构、增效益、推进玻璃行业向高质量阶段发展、打好三个攻坚战的又一次动员部署。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做引导性发言。期待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形成共识,为促进玻璃行业提质增效和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一、2017年工作回顾总结
 
     2017年,玻璃行业深入贯彻国办发[2016]34号文件,努力推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制定发布《推进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赢三个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和召开峰会之后,围绕去产能、补短板调结构增效益等工作目标,加大去产能和自律协调工作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应对成本压力等,取得了成效,为玻璃行业实现了稳增长、增效益的目标创造良好条件:从生产情况看,平板玻璃产量7.9亿重量箱,同比增长3.5%;从经营情况看,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4.6%;平板玻璃行业营收759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93亿元,同比增长81%。
 
     这是近10年来的最好水平。我们都知道,玻璃行业不好的时候,企业加大了不利成本的提取,使得统计的效益数显得更低,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坏;好的时候,企业增加了相关成本的计提,实际效益要大于表现出来的效益。所以,对照乔会长提出的100亿元目标,按照协会统计实际上是超额完成了。
 
     可以说,在产能长期过剩的大背景下,又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能够实现“稳增长、增效益”年度目标实属不易。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环保监督和执法抑制了产能的释放,现有产能减少有助于改善供需关系。
 
     2017年通过环保督查,有21条落后产能的生产线停产;在河北省试行平板玻璃排污许可证过程中,没有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生产线又停掉了10多条;“2+26”城市冬季取暖季节执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部分生产线提前安排冷修,有的实行了限产15%的措施。还有就是,今年政府要换届,政府也担心新投产新线加重产能过剩和环保不达标的责任,不允许点火,从行政上也压制了产能的释放。这样就使得全年的供需矛盾不大。
 
     (二)抓住了市场机遇。
 
     2017年,随着我国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企稳向好、投资回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不仅改变了一些具体行业的供求状况,而且对整个经济供求平衡有了很大在改善。在玻璃关联产业中,房地产业虽然增速有所降低,但仍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为消化成本、提升效益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条件。
 
     201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8%,商品房销售面积16.9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7%,这些指标都高于平板玻璃3.5%的增长率。汽车制造业产销均增长3%以上,连续九年保持全球第一的规模;超白压延玻璃强劲增长超过30%。
 
 (三)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推进“三个攻坚战”,为实现“稳增长、增效益”打下了基础。
 
     进一步推进玻璃行业技术创新提升、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优化三个工作,根据行业现状和企业诉求,我们确定了去产能、强自律、降本增效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协会组织、大企业带头,上下其手共同推进。
 
     一是举办GT12峰会,签署了有利于市场协调自律的多个文件。特别是乔会长“加强企业团结自律 坚决取缔非标产品、稳定增长行业效益、力争利润100亿目标”的要求,指明了三个攻坚战的工作重点。
 
     二是把协会的组织作用与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相结合,加强行业自律和区域治理作。2017年,按照《关于加强平板玻璃区域市场治理与协调的若干意见》、《平板玻璃行业自律协调公约》,协会和各区域共同或分别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自律协调活动,全行业在认识方面空前一致,在应对成本上升、稳价挺价、市场协调等工作中高度协调,在座的各企业都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有的企业主动转向超薄玻璃、特种玻璃方面,压减普通浮法玻璃产能,为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树立了榜样;有的企业在全面停止生产销售非标产品的基础上,为了稳定价格砸掉了一批玻璃;山东金晶、中国玻璃等副会长单位主动承担协调和自律职责,发挥了大企业的骨干带头作用;广东玻璃协会,把平板玻璃开展自律协调延伸到加工玻璃,积极开展上下游对接传导价格压力、提升产品价格、维护行业利益。
 
     (四)全行业一致行动消化成本上升工作到位。
 
     2017年面临的环保成本、运输成本、人员成本压力是比较大的,特别是纯碱成本上涨的压力更大,从年初的1600元/吨涨到9、10月份的2400元/吨.在协会提出“消化成本、提质增效”要求后,各企业积极响应,像今天在座的金晶、中国玻璃、安全实业等,主动在市场协调自律、不惜增加库存也要消化成本。大企业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为有效应对成本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区域协调作用发挥比较好
 
     华东、华北是玻璃生产最集中的地域,影响着全国市场,历年来也是价格洼地。从2016年8月份,以金晶为首的区域自律协调执行主席单位,带头减产,先后停掉了2条线,并带头提价、消化成本,引领市场步入了良性循环。东北以迎新为首的执行主席单位,不在区域拼价格,通过调整品种和加大出口,减少市场压力。西北的台玻、广东玻璃协会、沙玻集团等单位,都做了大量有利于稳定价格、提升效益的工作。
 
     2017年,行业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总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玻璃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然还没有解决,还要认清现状、坚持不懈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二、玻璃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玻璃行业的周期性是比较明显的(见表1)。2005年到2016年每三年经历一次,每次走出困境都是外部因素起主要作用。2007年是重油价格的大幅度下降,2010年是4万亿投资的拉动效应,2013年是降准降贷降首付房地产行业的超常发展,2017年是环保倒逼抑制了产能的释放。除此之外,可以看出量、价格和利润是高度一致的,如果单纯追求量,价格就上不去,利润水平也就上不去。
 
 

 年度平均价格、效益、产量、产能统计

年度

平均价格

(元/吨)

利润总额

(亿元)

产量

(亿重量箱)

总产能

(亿重量箱)

年新建产能

(亿重量箱)

2005

1655.3

8.5

4.02

4.25

0.687

2006

1561.3

-8.4

4.66

4.8

0.546

2007

1735.8

26

5.39

5.45

0.563

2008

1719.6

1

5.99

6.01

1.59

2009

1673

22

5.86

6.89

1.01

2010

2004.4

66

6.63

7.42

1.07

2011

1666.9

15

7.91

8.33

1.11

2012

1424.6

0.94

7.5

9.77

0.77

2013

1505.3

45.2

7.79

10.29

1.26

2014

1293.6

14.9

7.92

10.8

0.53

2015

1172.6

12

7.86

11.2

0.41

2016

1319.2

57.9

8.04

12.59

0.35

2017

1534.5

93

7.9

12.9

0.16

     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好日子是不多的。从目前情况看基础是不稳定的,如果解决不了深层次的问题,周期性就不可避免。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十大问题”:
 
     一是,平板玻璃结构性严重过剩
 
     近年来,我国平板玻璃的规模占全球的60%,但是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由此导致玻璃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低水平,目前仅为70%左右,距离合理的范围(85%~90%)有较大差距;人均平板玻璃产能34.6kg,比世界人均量高3倍。从产品结构看,一般建筑用浮法玻璃严重过剩,优质浮法玻璃比例偏低不足40%,不能满足高档加工需要,而一些电子玻璃、特种玻璃还需进口。另外,大部分过剩产能只是暂时关停,一旦市场形势好转、行政的管控放松,随时可能恢复生产。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二是,非标产品仍是行业里的一颗毒瘤,制约产品质量提升
 
     据协会初步调研,目前全国非标产品主要集中在4mm,5mm,6mm几个规格,比例在20%以上,相当于10条600t/d浮法线的产量,折合占总产能的5%。非标产品普遍采用下公差,达不到厚度要求,玻璃产品的安全性难以保证;从应用角度来说,产品厚度比较凌乱,与之相关的型材都要调整。从企业来说,刻意减少产品的厚度,通过降低原料和燃料的使用,降低成本,偷工减料,这是非正常的公平竞争甚至是欺诈行为。我们感受到的是近十年来建筑玻璃原片的质量水平没有多大的提高,反映在加工钢化玻璃自爆、镀膜成品率低,应用在建筑上也出现过不少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说,非标产品是严重制约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的重要因素,是产品质量环节长期存在的一个毒瘤。
 
     三是,结构调整、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动力不足
 
     产品结构存在“短板”:由于原片质量较低影响到在二次加工的数量和深度上均有较大差距,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绿色产品应用不足,能够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仅占行业总量的不足10%;部分高端建筑玻璃、高档汽车玻璃以及电子信息用超薄玻璃等还需进口;从技术结构看,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偏高约10%以上;中低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以煤焦油、石油焦粉为燃料,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这一切问题产生的逻辑是:产能过剩导致行业效益下降,企业为了生存不惜打价格战,效益流失消耗了行业技术创新提升的宝贵资源,行业吸引人才能力不足、科研投入不足,所以,我们现在依靠的仍然是30多年前的“洛阳浮法技术”,虽然部分企业开发了一些高端技术和产品但是量还很小。所以在国际上还没有摘掉“劣质浮法”在帽子。
 
     四是,行业集中度偏低,有影响力、有市场话语权的企业少
 
     总体上我国玻璃企业数量仍然偏多,平板玻璃前十家玻璃企业产能集中度仅为59%,今天到会在15家企业也就占70%多,最大的企业也只有20几条生产线,产量占比10%左右。谁都没有掌控市场的能力,领军企业较少,抵御风险能力不足,在国际影响力和产业链中的行业地位难以提高。打了几年价格战企业也没有减少几个,白白流失的是行业应得的利润。所以,我们要深刻反思企业经营的目的、反思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发展模式能否长久。
 
     五是,营销模式单一,形不成市场控制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为营销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平台。协会也要求提高企业直销比例、实施“生产加工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改变生产组织模式,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比例的企业,还停留在依靠经销商的传统经营方式上,停留在片面追求低成本的生产模式上,无法有效衔接经营与生产、质量与效益,企业与市场脱节,不仅让经销商从中分走“一杯羹”,而且经常被经销商左右,在市场不好时被经销商“绑架”。
 
     六是,各地政策不一,造成行业竞争不公平
 
     政策的不公平是行业竞争不公平的起源。我们不能说地方政府乱作为,但其一些行为确实对公平竞争造成了不利影响。起步阶段,为了吸引投资改善经济环境,适当的政策鼓励无可厚非。但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现阶段,仍有一些地方招商引资过程中给予土地、税收等优惠,假借搬迁改造或建设“超薄玻璃”、“超白玻璃”和“太阳能玻璃”高新技术的名义获得审批或备案。在执行政策标准方面,地区与地区也是标准不一、力度不一。以排放标准为例,虽然在指标上,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法不严、人为降低要求的现象,对于使用劣质燃料,环保治理设施配备不全,甚至弄虚作假等行为处罚不够。
 
     七是,违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存在地域执法不到位
 
     先进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采用清洁能源并配套环保设施,生产的是优质、高档产品,生产成本相应增加;而部分企业对产品质量、对环保不够重视,片面追求低成本,也能够生存。优质不能优价、劣币驱逐良币,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助长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低价竞争等违规行为。产品质量法、排放达标等政策标准要求得不到有效执行,根本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监管,违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处罚,这是最大的不公平。
 
     八是,只重视规模成本,不重视质量、不重视新产品新应用的拓展
 
     近期,玻璃行业普遍面临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煤炭、天然气、纯碱等大宗原燃料价格上涨明显,公路运输治超推高物流成本,环保督查力度加大,企业为还“欠账”实现达标排放,必须增加投入进行节能减排等专项技术改造,也增大了企业的运营压力。为此,我们也提出了消化成本、提质增效的建议措施。但是,还有的企业不顾市场状况、不顾行业发展规律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意图通过规模优势挤垮对手;在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还在以各种借口建新线、上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石油焦、煤焦油等高污染劣质燃料,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并影响玻璃质量,二次加工后钢化自爆率非常高。新建生产线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同质化较多,满足特殊品种、特殊应用领域的保障能力不足,例如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开发应用,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多。
 
     九是,行业能同甘不能共苦
 
     玻璃连续生产的工艺特点,加大了市场供需调解的难度。玻璃需求是刚性的,供不应求时,不顾下游承受能力连续涨,曾经在6个月内从38元涨到138元/重量箱,涨了近3倍,涨得连自己都有顾虑。供大于求时,企业不是考虑怎样减少市场供应量以维持价格、维持利润,而是直接降价减库存,不计成本、不计利润,更不顾行业利益,使行业又进入下行期,继续过苦日子,等待外部再发生变化。市场有好有坏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我们不能协调自律、团结一致应对这种变化,玻璃行业就不会打破“周期性”的魔咒。
 
     十是,行业文化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企业要融入行业之中,行业兴企业才能兴,行业不好,企业也无法独善其身,玻璃行业还没有形成“维护行业利益就是维护企业自身利益”的文化理念,在发展模式、市场规范、行业团结、行业效益等方面还有缺失。我们要补上这个 “短板”,凝聚行业灵魂,激发内生动力。
 
     三、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建议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作要求,与我们关系最大的房地产行业,也将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调下,通过调控步入稳定发展。玻璃行业的发展也必须转向高质量、高效益,粗放的发展只有死路一条。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从创新中寻找前进的方向,从改革中挖掘发展的动力。全行业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量变到质变、由被动向主动,由靠外部因素转变为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按照分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2018年行业攻坚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遏制新增产能,坚定不移淘汰落后和去产能
 
     产能过剩始终是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去产能任务能否完成是衡量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否成功的硬指标。但是去产能又是非常困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玻璃的产能过剩是政府“批”出来的,淘汰落后产能,原来还有硬性的指标要求现在也没有了,出台的政策也只是引导性的要求,措施落地缺少具体的支持。完全依靠市场手段又会影响市场秩序、造成行业资源浪费。所以在现阶段去产能,只有政策、市场、行业自律和协调等多种手段并举,依靠行业自身、依靠大企业带头,不断推进化解产能过剩进程。
 
     一是落实政策要求严格控制新增。2020年前严禁新建和严禁扩大技术雷同的平板玻璃项目建设一律停止以各种理由和各种名目新增玻璃产能的建设项目,大企业带头遏制新增产能,带头逐步淘汰日熔化量低于500吨(不含)的普通浮法玻璃生产线。
 
     完善全国平板玻璃生产线数据监控库。在“三类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在产、停产、冷修、在建、拟建浮法玻璃生产线,对违规线项目及时曝光和向政府部门反映。
 
     二是要依法依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十六部门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新修订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等政策在玻璃行业的实施;积极开展试点和完善方案,促进《平板玻璃去产能补贴安置资金筹措与管理办法》尽快出台,推动市场化手段去产能取得进展。
 
     三是调控现有产能。尊重生产规律、保证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按照熔窑设计寿命及市场状况及时安排生产线冷修,不超寿命运行。提倡提前冷修,鼓励延期点火复产。鼓励在冬季取暖季节及部分重点敏感地区的企业,在市场启动前的淡季,延长执行限产15%的时间。
 
     (二)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开展非标产品专项行动。非标产品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顽疾,去非标能够把提高质量和去产能结合起来,初测算去除全部非标产品,大致相当于产能减少5%以上,而且有助于提高质量整体水平。加强宣传教育,促进行业贯彻执行《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关于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提高质量意识,按照《平板玻璃》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和销售。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出要求、做出安排,组织“去非标”专项工作,在组织制定非标玻璃产品界定标准的基础上,报请政府出台行政措施取缔非标玻璃产品。
 
     (三)推动技术创新,完成“浮法二代”示范线
 
     去年,联合会向国家发改委专门做了汇报以后,示范线建设的渠道基本打通了,下一步要继续争取能列入重大专项项目,争取政策性经费补贴。今年,我们不仅要开始启动示范线建设,还要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引导玻璃行业按照新标准改造生产装备和组织生产,引导行业技术进步。
 
     坚持绿色发展,行业企业要严格执行能耗限额,优化燃料结构,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大企业要带头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生产线全面达标排放。
 
     发挥团体标准特点,围绕玻璃行业亟需的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技术、延伸应用领域等方面,加快标准制修订,引导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四)加强自律协调,维护市场环境
 
     价格稳定是实现效益稳定增长的基础,在当前供需关系仍然偏紧的情况下确保行业自律有效实施的作用更加凸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业执行《平板玻璃行业自律协调公约》和《关于加强平板玻璃区域市场治理与协调的若干意见》等行规行约的自觉性;围绕产能控制、市场协调、价格沟通协商,建立完善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机制,发挥大企业的引领作用,为稳增长、增效益创造良好环境。
 
     玻璃协会要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发挥协调和监督功能,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手段、更加注重环保、能耗、质量、技术等标准政策要求、更加注重工作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解决行业诉求,引导行业发展。
 
     加强行业、企业典型经验的宣传,引导玻璃行业实施降本增效。要理直气壮地开展相关工作,协会将利用政府政策赋予的职能,建立“红黑名单”制度,曝光违规失信企业,使之付出违规代价。
 
     (五)推动营销方式创新
 
     要彻底改变经营与生产分离、企业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经营模式,大企业要带头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以改变单一卖产品、只做原材料供应商的传统经营模式,改变只在市场比价格的竞争模式,由生产经营型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从而提升行业的附加值和运行质量。
 
     协会从2012年开始就把营销方式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协会围绕培育玻璃期货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希望大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六)创新行业文化
 
     行业文化建设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升行业综合实力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初步形成自身的产业定位、理念、价值观,企业文化也是各有特色,但是仍然没有形成行业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业文化,由此导致行业凝聚力不够,产业地位难以提高。
 
     协会要加强宣传行业发展成就,培养工匠精神、加强行业规律研究,积极探索建立一个平台,补上这个“短板”。要按照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加强建材行业文化建设的决定》,创新工作形式,努力推动“举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纲,铸爱党爱国敬业爱岗魂,立企业强寓行业兴盛本,树诚信和谐公平竞争德,筑美丽建材员工富裕梦”,成为玻璃行业文化的核心。
 
     最后,希望今天到会在15家大企业,在行业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15家企业规模占全国的70%以上,同时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有优势,可以说,我们做好了行业的发展问题就解决70%,因此在座的各位老总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行业自律协调工作,要有担当、敢于扛大旗,即使牺牲一点当前利益,从长远看,我们还是最大的受益者。
 
     以上是协会提出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请大家讨论。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的两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让我们共同担当,深入讨论献计献策,使会议开出对策、开出信心,促进行业效益再上新台阶。
 
     祝会议取得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