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导致供需失衡,光伏玻璃价格一路狂飙
正如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的感慨,今年谁也没有想到光伏行业会被玻璃划伤。据统计,镀膜3.2mm的光伏玻璃均价从7月底的26元/㎡涨至目前43元/㎡,镀膜2.0mm的光伏玻璃均价由24元/㎡上涨至35元/㎡。
光伏玻璃价格一路飙升、“一片难求”,直接影响组件的正常生产,而受电站并网节点的限制,面对业主的催货,光伏组件企业两头为难,叫苦不迭。11月份,晶澳、晶科、隆基、天合光能、东方日升、阿特斯6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希望国家充分考虑目前行业面临的紧迫局势,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
实际上,造成光伏玻璃供需失衡的因素有多重。首先年初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部分光伏玻璃产能提前冷修,一些在建光伏玻璃生产线项目推迟点火。其次,双面双玻组件需求提升带来玻璃用量大幅增长。据了解,今年天合双面双玻组件出货量占据50%左右,其他一线组件企业双玻组件出货占比与之基本相同。此外,当前光伏组件大尺寸多样化,原有玻璃产能不匹配,造成结构性短缺。加之光伏行业历来的季节性抢装,造成玻璃“一片难求”的局面。
更为重要的一点,光伏玻璃的产能投建周期较长,从投资建设到实际达产所需时间约18个月。尽管当前多家光伏玻璃企业已经制定扩产计划并着手建设,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今年包括福莱特、南玻、亚玛顿、旗滨集团、金晶科技等多家玻璃企业公布了扩产计划。信义光能有2条日熔量为1000吨的新光伏玻璃生产线,一条已于6月底在广西试运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其2021年每季度将有1条1000吨/天的产线投产。福莱特在建产线有4条,南玻集团在建4条1200吨/天产线,大部分投产日期集中在2021年。
产能放开难改玻璃垄断格局
在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中,将光伏玻璃列入了产能置换名单。受此影响,光伏玻璃企业如果要新上产能还需要事前购买老指标,大幅增加了前期建设成本,进而最终将成本转嫁到整个光伏产业链。
而根据最新的征求意见稿,光伏玻璃产能松绑之后,中长期价格将进入有序下行的阶段,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有观点认为,这一政策将利空拥有大量浮法产线的光伏玻璃企业,对这些企业而言,浮法产能原本是其进入光伏玻璃行业的置换资源,如今这种资源不再被需要了。
尽管新版征求意见稿放开了产能,但规定新建项目应委托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召开听证会,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先进性、能耗水平、环保水平等。据了解,相对来说污染排放等环保指标更难拿到,因此置换产能放开并不代表将会有更多的外部企业可以投入光伏玻璃生产。
另一方面,光伏玻璃行业垄断程度较高,光伏玻璃前五大企业分别为信义光能、福莱特、金信、彩虹新能源和中建材。其中,信义光能在国内及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第一,福莱特位居第二。按光伏玻璃原片产能计算,这五大光伏玻璃生产企业占行业整体产能的80%左右。
光伏玻璃产线投资金额较大,一条1200t/d产线的投资金额超10亿元。短期内二、三线玻璃企业的产能无法快速跟进,而信义光能、福莱特这两大龙头企业可利用自身成本控制优势进行低成本扩产,且在价格保持高位之时,企业产能释放越快越能收获大部分收益,对其他中小企业进行新一轮“碾压”。
根据相关政策,今年下发的光伏平价项目在明年年底前需完成并网,这意味着明年又一波抢装潮将要来袭。业内预计2021年光伏行业玻璃缺口为8至10GW,明年大尺寸玻璃的满足率仅50%至60%。这意味着,在新建玻璃产线短期无法投产的现状下,企业仍需积极寻求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