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专家解读之二丨加快补齐短板 着力夯实基础扎实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5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1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发改环资〔2024〕1479号,以下简称《方案》),系统部署了从当前到“十五五”期间碳排放核算的各项工作任务,对系统提升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理水平,搭建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数据底座,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加快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是推进“双碳”工作的关键基石。202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实施方案》,部署了包括全国及地方碳排放核算制度、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机制、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等重点任务。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不懈努力,碳排放核算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碳排放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持续提升,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的决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但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不断深入,对碳排放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问题挑战和新的解决方案同时涌现,亟待在原有制度框架下,做一次全面的制度升级,其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一,这是顺利推进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基本前提。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我国在“十五五”期间,将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目标,将碳排放总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碳达峰以后,将碳排放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并对地方考核、行业管理等做了完善的政策设计。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前提就是要能在2024-2025年将全国及地方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建立起来,保证全国和各地区弹的是相互衔接、和谐统一的“协奏曲”。其二,这是深入实施各类碳减排政策工具的重要基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愿减排市场等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投资和标准体系正在形成。不论是碳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自愿减排市场的减排量认定,还是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环境信息披露中的碳排放情况,都必须以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为基础。否则,所有的碳减排政策工具效果都将大打折扣。其三,这是探索先进技术和新方法学的重要抓手。随着技术进步和碳减排工作深入,许多新的统计、核算、监测方法逐步涌现,如依托于卫星遥感的高精度连续碳排放测量技术、依托于电力大数据的“电—碳”分析、基于消费侧的国别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等等。这些新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在精度、广度、时效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优势。有序将各类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到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当中,将极大丰富推进工作的工具箱,形成对“双碳”工作的有力支撑。其四,这是引领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必然选择。当前,气候议题已深刻嵌入国际经济、贸易、产业、科技等领域博弈,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际上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加强政策工具和科学方法的自主性,才能在国际规则博弈中占据有利位置。要在科学客观的基础上,打造与中国碳减排政策体系相匹配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为国际气候治理提供适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国情、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具有较好普适性和经济性的“中国方法”。


       二、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碳排放核算工作


       《方案》安排部署了八大领域的碳排放核算工作,系统提升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水平。这八大领域又可以分为五大场景、三项支撑。


       前五项重点任务,从区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等五个核算场景入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工作任务。一是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包括建立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鼓励各地区制定省级及以下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按照国际履约要求逐年编制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推动地市级编制能源平衡表或简易能源平衡表。二是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作用,开展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碳排放核算,生态环境部牵头开展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碳排放核算工作。三是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组织修订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细化制定重要工序和设施碳排放核算方法或指南,研究企业使用非化石能源电力相关碳排放计算方法,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的抵扣方法要求,有序推进碳排放自动监测系统(CEMS)试点应用。四是构建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体系。研究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和评价方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规范或指南,以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五是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等国家标准,发布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强化绿色电力证书在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中的应用,加强产品碳足迹核算能力建设。


       后三项重点任务,主要是从数据库建设、先进技术和新型方法学、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基础。一是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制定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方案,尽快公布一批主要能源品类和重点基础产品碳排放因子。研究完善电力平均排放因子核算方法,定期更新全国和各省级地区电力平均排放因子和化石能源电力排放因子。二是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完善“电—碳分析模型”,研究建立碳排放预测预警模型,加强卫星遥感高精度连续碳排放测量技术应用,加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核算方法学研究,制定清洁低碳氢能认定方法和标准。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在碳排放核算规则上的沟通衔接,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制修订和国际计量比对,强化碳排放核算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鼓励中外企业和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在背景数据库共建、参考数据共享、产品碳标识认证等方面开展合作。


       三、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的步伐


       《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具有很强的落地性和可操作性,建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抓好工作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一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紧细化落实各项任务。2024-2025年既是这项工作的起步期,也是这项工作的攻坚期,我们建议各地区要结合《方案》和地方实际,立即行动起来,制定落实相关工作的具体方案,切实加强本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夯实碳排放统计核算相关基础,做好本地区碳排放分析展望。二是分兵把守、各司其职,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碳排放核算涉及面广、主体多,我们建议各个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加快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建设,强化统筹协调,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强化协调、完善机制,管好用好碳排放数据成果。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应用,为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开展考核提供有效支撑。


       《方案》的印发,推动我国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也将有力夯实“双碳”工作基础。作为长期奋战在碳达峰碳中和一线的咨询工作者,我们也将充分发挥专长,为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力量!(作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张英健 木其坚)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