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印度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Waaree Energies宣布,其位于古吉拉特邦Chikhli的1.4GW单晶PERC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其总规划5.4GW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第一阶段落地,这也是印度最大的光伏电池产线。
据了解,Waaree Energies的5.4GW工厂规划分为两阶段:当前投产的1.4GW单晶PERC电池产线,以及后续规划的4GW高效TOPCon电池产线。与此同时,Tata Power在泰米尔纳德邦启用了4.3GW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厂,同样聚焦PERC和TOPCon技术,并计划通过自有项目消化产能以增强供应链稳定性。全球第三装机大国截至2024年,印度的光伏市场容量已达到97.9GW,在全球光伏市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和美国,并预计在2025-2034年间以13.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印度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策端的强力推动。自2010年“国家太阳能计划(JNNSM)”实施以来,印度通过“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和进口关税壁垒,倒逼本土制造能力提升。为降低本土制造成本并刺激出口,2025年2月,印度财长进一步提议☞☞下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关税。印度计划到2030年实现光伏累计装机280GW,平均每年新增30GW。市场需求的激增为制造端提供了直接动力。印度的野心印度计划到2026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制造国,这一目标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提供32亿美元的激励措施,以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印度拥有多个领先的光伏制造商,包括Tata Power Solar、Waaree Energies、Vikram Solar、Adani Solar等。其中,Waaree Energies的产能已达到12GW,而Adani Solar正在扩展其产能至10GW。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4年,印度太阳能组件产能已经达到63GW,但电池产能不足10GW,存在显著的产业链缺口。而Waaree与Tata的产能扩张,将推动印度电池产能向2027年55GW的目标迈进,逐步实现从“组件组装”向“核心技术自主”的转型。难点何在?过去十年,印度光伏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从2014年的2GW增长到2024年的超60GW,尽管产能扩张迅猛,印度光伏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技术依赖与研发投入不足,印度PERC和TOPCon的核心设备PECVD、LPCVD等仍依赖进口,本土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普遍低于2%,与中、欧企业存在差距。再者多晶硅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24年全球硅料价格波动曾导致印度组件厂产能利用率降至60%以下。凭借低成本劳动力、政策保护和大规模内需市场,印度有望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光伏制造中心。然而除了上游受制于中国多晶硅和欧洲设备供应商之外,下游仍需与东南亚的低关税出口基地竞争。显而易见印度光伏制造本土化目标相距甚远。而相较组件,印度对光伏电池设置了更宽松的贸易壁垒,ALMM 的覆盖领域2026年6月才从组件扩展至电池,多晶硅更是提之未提,为本土产能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