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7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4年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对光伏市场现状、产业链情况、技术发展及政策环境进行全面剖析,并对未来行业形势进行了预判。会议吸引了行业内大批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引发业内热烈讨论。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等有关业务负责同志,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等出席会议。
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作“2024年光伏行业发展回顾与2025年形势展望”报告。王勃华名誉理事长表示,行业内卷加剧,全球化壁垒提升、阶段性供需错配,造成了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全行业的亏损。今年新政策的出台给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受到风光大基地等项目政策影响小,“新老划断”原则预留了宽限期,全社会用电需求稳步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仍将维持高位,增长装机居于215GW-255GW之间。他建议,针对目前行业发展的问题,需要行业供需两侧发力,化解产业结构性矛盾,光伏企业应当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4—2025年)》,该报告为制定产业政策、行业技术发展、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新一轮的参考。截至今年,协会已连续九年组织专家编制发布路线图报告。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首任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革命》报告中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要素是企业必须持续的盈利、持续的发展,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要保证投资有效益。能源替代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本质还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李俊峰主任从何谓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转型与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同国家面临的不同发展阶段、转型目标、战略措施;能源革命下面临的挑战、采取的对策、保持的态度三个方面作出分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作《新形势下光伏发电政策趋势分析》报告并表示,今天的光伏行业,无论是遇到的问题、挑战,还是当前举措频出、全面入市,大概围绕四个方面:一是行政能力管理方面上的不适应;二是新能源政策的差异化导致对未来政策目标不明,因地制宜的差异化事实加大了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三是新能源入市进度要提速。四是新能源装机规模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挑战。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代红才在《新能源并网消纳分析与展望》中围绕新能源发展消纳形势及特点、新能源发展趋势分析两方面介绍,如今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我们时刻关注新能源的渗透率、分布式能源在源网协同等方面的系统安全问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以及适应新能源出力特性的市场机制。2025年对新能源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阶段,全面入市对新能源来说好比一个成人礼,标志着它已经从原来的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迈进,对电力系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谭佑儒围绕全球光伏市场展望、供应和价格分析、海外光伏产业发展三个方面作《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展望》报告,他提出,对光伏行业发展充满信心。一是对光伏技术有信心,光伏技术是未来能源转型最坚实的解决方案;二是对我国新能源特别是光伏行业的发展有信心,全球没有像中国对于新能源发展这么大的关注和支持;三是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光伏供应链依赖技术、人员,乃至原材料的提供,而我国光伏制造是技术最领先、产业发展最好、价格最优。
上午的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刘译阳主持。
当天下午,来自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张冲博士、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院咨询师孙培军、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陆上能源部主任王昊轶、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为、广州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商品事业部总监陈锐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张雪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光伏产品检研部副部长卢佳妍、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
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张冲博士作“新型电力系统下光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的报告。张博士指出,目前我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电力供需平衡矛盾日益凸显、新能源消纳压力长期存在等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制定“十五五”光伏规划目标,全力拓展应用场景,探索新模式、新业态等建议。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院咨询师孙培军作“新形势下光伏规模化发展”的报告,他认为,新形势下光伏产业想要实现规模化发展,需要持续推进光伏分布式利用,加强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成本等。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陆上能源部主任王昊轶作“我国光伏电站升级改造浅析”的报告。王主任从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光伏电站升级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升级改造基础方案、面临的主要问题、措施与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享。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为带来《光储系统技术趋势展望 》的主题报告。报告系统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供应安全、清洁消纳、系统稳定、多元负荷抗压及成本控制五大挑战,指出需通过发电技术创新和光储深度融合加速能源转型。针对当前行业痛点——清洁能源基地消纳送出能力不足、电力交易与安全稳定性等分布式难题、政策与市场协同缺位、行业恶性竞争等,赵为提出未来技术将聚焦十大方向:因网制宜的灵活构网、数字化与AI深度赋能、高安全可靠体系构建、虚拟电厂及源网荷储碳协同创新等。同时,他特别强调,阳光的目标一直都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充分释放光储潜力。
广州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商品事业部总监陈锐刚作主题为“多晶硅期货服务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截至2025年2月14日,多晶硅期货已累计运行30个交易日,初期运行稳健。他介绍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包括组织模拟交割、推进交割库、质检机构、注册品牌批设等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为大家详细分析了目前钙钛矿太阳电池产业进展。徐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和行业中的部分代表性成果。但目前钙钛矿电池产业化进程中仍存在稳定性、大面积制备及配套成本等挑战,他认为应该重点关注钙钛矿的标准化、产学合理分工合作、健全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等。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张雪明作题目为“封装胶膜技术及市场发展情况分析”的主旨演讲。他给出了TOPCon电池片、HJT电池片、BC电池片的封装胶膜的解决方案,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向。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光伏产品检研部副部长卢佳妍针对如何把控光伏产品技术要求及质量风险进行了分析。他介绍了目前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存在功率虚标、质量问题、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同时,目前光伏组件的价格也引发了业界对质量的担忧。朱主任对组件产品质量提升提出了有关建议,例如降低产品自身风险、加强采购管理及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为行业讲解如何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他认为,知识产权制度始终在不断地回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的时代需求。光伏产业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产业,知识产权治理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要立足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构建符合光伏产业特点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推动光伏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下午的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王青主持。
最后,感谢阳光电源、海优威科技、华晟新能源、科华数能、晶科能源、英发睿能、捷泰科技、一道新能、海泰新能、中来股份、晶科科技、长江证券、东吴证券、广州期货交易所等单位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