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调控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整治 “内卷式” 竞争,国家发改委表态将出台化解产能结构性矛盾的方案,行业供给侧改革力度持续强化。
2025 年 1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 2025 年 6 月 1 日为市场化电价执行节点。这促使部分项目为锁定保障性电价加速并网,刺激了短期组件采购需求,带动整个产业链价格上升。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18 日,光伏级 EVA 主流成交价格攀升至 11652.98 元 / 吨,较 3 月初累计上涨 248.57 元 / 吨 。
组件价格也因 “抢装潮” 水涨船高,Infolink Consulting 数据显示,截至 3 月 12 日当周,N 型 182 TOPCon 组件均价为 0.72 元 / W,分布式 TOPCon 组件均价为 0.73 元 / W,部分热门型号供应紧张。
从更广泛的产业链来看,硅片、电池片价格同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扬。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显示,本周 N 型 G10L 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在 1.19 元 / 片,周环比涨幅 0.53%;N 型 G12R 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 1.38 元 / 片,周环比涨幅 2.74%;M10 单晶 TOPCon 电池片成交价在 0.30 元 / W。
国家统计局同期数据显示,2 月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同比虽下降 13.0%,但降幅较上月收窄,反映行业供需结构逐步改善。
政策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产能优化方面作用关键。在技术创新领域,《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文件为行业提质增效注入动力。
隆基绿能在 2024 年面临困境,1 月 16 日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该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 82 亿元到 88 亿元 ,但仍积极响应政策,聚焦 BC、HJT 等前沿新技术研发,推进差异化竞争策略。
有相关机构指出,技术创新是行业穿越周期、解决光伏发电稳定性问题的核心变量。
陕西省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依托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通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延链补链等六大行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拓展光伏应用领域,力争到 2025 年形成年产值 3500 亿元以上的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两会期间强调,促进中国光伏自主创新与原创技术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出台政策鼓励高效先进技术光伏产品应用,引导企业增加原创技术研发投入 。
众多企业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加速技术创新融合。华宝新能在 2024 年业绩亮眼,1 月 22 日晚间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34 - 37 亿元,同比增长 146.94% - 159.91%,归母净利润 2 - 2.5 亿元,同比增长 215.13% - 243.91% 。
其在 3 月 17 日于互动平台透露,便携储能产品与太阳能光伏板配套组合,已能实现为智能机器人持续供电,后续还将探索打造相关应用场景整体解决方案,展现了企业对新兴技术应用的敏锐捕捉,是政策驱动下产业多元化创新的体现。
面对国内光伏产能过剩问题,政策端积极推动行业去库存、去产能,并鼓励企业海外布局产能。中润光能等企业转战港股 IPO,以应对国内激烈竞争。
11 月 20 日,工信部发布公告,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引导地方合理布局光伏制造项目,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促使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
东海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政策端托底以及行业自律推进,短期光伏行业有望恢复有序竞争,产业链价格有望触底回升。
中长期来看,全球能源转型及光伏降本增效带来经济性,需求端增长预计持续。供应端上,产能出清的稳步推进有望优化行业竞争态势,优质产能出海有望收获溢价。
全球第三大评级机构惠誉评级发布研报指出,贸易壁垒加剧叠加主要海外光伏市场推动供应链回迁,或促使中国光伏龙头企业加快海外产能扩张步伐。随着风光配储比例提升及工商业储能需求增长,储能市场持续扩容。
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数据中心配储需求激增,其阿联酋 19GWh 项目已启动,未来将聚焦高要求的储能电池市场。根据其 2024 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20.13 亿元,同比下降 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507.45 亿元,同比增长 15.01% ,产能利用率达 76.33% ,钠电池技术迭代与麒麟电池出货占比提升至 60%-70% 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加速了在储能领域的布局。
3 月,众多企业在储能 + 光伏领域发力。3 月 9 日消息显示,铜梁区与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 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光伏发电场颇为壮观。其以 “光伏 + 储能” 规模化应用为核心,保障全村生产生活用电,还能向电网输送富余电能。
自 2022 年入驻铜梁以来,海辰储能布局高效率锂电池智能制造产线,联合各方共建新型储能研究院,培育出新型储能全产业链,助力铜梁区新型储能产业获评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3 月 20 日,麦当劳中国宣布广州云山天地餐厅正式开业,该餐厅按照 LEED “零碳排放” 标准设计建造,采用 “光伏发电 + 电储能” 绿色能源利用模式,成为国内首家光储一体 “零碳餐厅”,为餐饮行业绿色减碳树立新标杆 。
在海外布局方面,阿布扎比未来能源公司 Masdar 与阿联酋水电公司 EWEC 合作建造全球首个 “全天候” 超大型光储设施,总投资 60 亿美元。该项目于 2025 年 1 月在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峰会开幕式上宣布,计划于 2027 年投入运营。
项目将建设一个 5.2GW 的太阳能电站与 19GWh 的电池储能系统,以产生 1GW 的连续基本负荷可再生能源,占地 90 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向全球首个 AI + 零碳的绿色数据中心提供不间断的清洁能源,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难题,推动可再生能源向基本负荷能源转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树立新标杆。
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和宁德时代等成为该项目的首选供应商,分别提供光伏组件、储能电池等产品和技术支持。中国电建(POWERCHINA)和印度知名承包商 Larsen & Toubro 则作为首选工程、采购和施工(EPC)承包商,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