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玻璃》(GB 11614—2022)(以下简称新国标)于2022年7月13日发布,今年8月1起正式实施。新国标发布以来,标准主编单位及行业领导、专家,通过多种方式,对新国标进行宣贯、解读。实施新国标有何重大意义?通过标准宣贯会及行业调研,相关协会对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企业有哪些呼吁和期望?对相关检测和职能部门有哪些建议?为此,本报对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问:实施《平板玻璃》(GB 11614—2022)新国标有何意义?
协会:修订后的新国标发布以来,大家都谈到了新国标的特点、技术指标的新要求,以及对促进解决“非标”问题、提升平板玻璃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意义等。协会也专门下发通知,对行业企业严格执行新国标提出要求。这些工作,对于我们理解标准、掌握标准要求、贯彻实施好标准,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此,我想对新国标实施的重要意义做两点补充。一是正确认识新国标对提升产品实物质量的推动作用。
高质量发展,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对于玻璃行业来说,就是在稳定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产品性能、拓展新领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这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宜业尚品造福人类”行业新目标的必然要求。
但实事求是讲,我们还没有达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相结合”,在产品质量方面还有些滞后,例如“非标产品”问题、钢化玻璃“自爆”问题仍然存在。另外,由于产业链分工和生产工艺的连续性特征,平板玻璃生产处于产业链源头地位,平板玻璃是最基础的材料,一旦原片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加工和应用环节的诸多问题,有可能造成系统性质量风险。玻璃行业要高度重视。
二是充分认识标准政策对于推动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常意义上,标准不仅是表示产品质量水平的标尺,还是生产、贸易、检验检测、技术交流、仲裁、质量监督检查等的依据。而从标准的地位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尤其是强制性标准,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法规,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因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政策法规的组成部分。
我们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原材料工业“三品”实施方案》《“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诸多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中,均将标准作为技术支撑、将质量列为基本要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加深理解新标准对于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助于推动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建立通过提升产品内涵、依靠技术进步和优化性能去占据价值链高端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全行业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二是有助于指导行业科学利用新技术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构建能够不断提高消费品质、感性质量、功能效应、健康安全、服务内涵等物质文化特色的玻璃产业体系,满足多元化应用需求及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三是有助于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关键性、突破性、颠覆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进玻璃行业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从数量型发展转向质量型发展,不断提升“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四是有助于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推动企业建立全球化布局的产业链体系,提高国际化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问:结合之前标准宣贯会企业关注的重点及协会对行业企业的调研情况,协会对平板玻璃和深加工玻璃企业有哪些呼吁和期望?
协会:据了解,虽然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和玻璃深加工企业不尽相同,但普遍关注点集中在质量等级划分、厚度规格规定和内在质量指标三个方面。
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都是玻璃行业组成部分,既有共同的行业责任,也有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追求和动力,当然也有共同遵守质量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的责任。
希望全行业以新国标的实施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提升的战略要求,开展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三品”实施行动等相关工作。充分发挥标准作用,推动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促进结构优化与技术进步、规范行业行为,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创造条件。
浮法玻璃生产企业要加强标准的学习与培训,对标新国标调整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品牌质量控制;要认真履行生产主体责任,加强源头控制,把达到新国标要求作为产品质量的“底线”,不生产建筑用“非标”产品、不销售不合格产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用优质原料、清洁燃料,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实物质量。
玻璃深加工企业要把新国标作为保证原片质量的 “护身符”,积极采用高品质的加工级玻璃原片,不使用达不到新国标要求的原片,不采购、不加工建筑上用的“非标”原片;抵制在建筑上使用“非标”产品,对待“非标”产品在建筑上的使用,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提出和反馈产品质量方面的不足,倒逼原片质量提升,推动解决玻璃行业“非标”产品、钢化玻璃“自爆”等痛点难点问题。
问:协会对检测认证机构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有哪些建议?
协会:中共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为开展质量工作指明了工作思路。实施好新国标,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履行好各自责任。
相关检测认证机构要充分认识到,标准是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技术支撑,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完整技术链条的重要环节,与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互相依存、密不可分。要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解水平;适应新国标指标的变化,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设备水平,及时调整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和范围;进一步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落实主体责任等。
市场监管部门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要求,创新质量监管方式,依法实施监管;加强质量政策、产业政策与竞争性法律法规的衔接,促进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指导行业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等,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质量竞争、优胜劣汰。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新国标的实施。做好“四个服务”,加强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推动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反馈玻璃产品质量情况,协助开展玻璃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查处质量违规违法行为等工作,为玻璃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7月31日1版 ■杨 娜